
出版社: 新世界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6.39
折扣购买: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第7册北宋960年-1126年)
ISBN: 9787510422089
吴姐姐,本名吴涵碧,从小生长在书香世家。尤其对中国文学、历史学特别有兴趣,常常向往能与古人交朋友。 大学毕业后,吴姐姐决定开始一项浩大的工程——写一系列《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她每天到图书馆借一厚叠深奥难懂的古籍,拚命用功研读,然后做详细的分类和考证,再融会贯通、从中摘取*精彩的真实事件,改写成明白通晓、自然飘逸的白话文。让成年读者、青少年、小朋友,都能从这套书中看到英雄豪杰的丰功伟业、各朝各代皇帝臣子的百样面貌和整个历史洪流的演变。 中国历史太丰富,太有趣,吴姐姐一投入就无法停止,立志要继续讲这许多“好久好久以前”的故事,希望所有大小读者也一直陪着她深入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
赵匡胤黄袍加身 在本书前面《后周世宗的雄心壮志》篇中,我们说到,周世宗一马当先 ,收复了瀛、莫、益三州,正准备进*幽州(北京),收回石敬瑭割让的燕 云十六州时,他忽然身体极为不舒服。 周世宗是一个坚强的英雄,在这个紧要关口,偏偏浑身不对劲,他本想 撑熬过去,可是病来如山倒,逼不得已,班师回朝。 回到京师之后,世宗病倒在*,情况**比**严重,他只有三十九岁 ,正值英年,而且素来身强体壮,应该不会如此。但是,世宗自知大限将至 ,他在*上,忧愁极了,想想自己的儿子柴宗训不过只有七岁,怎么能把国 家交给他呢? 尤其叫世宗不放心的是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他既是禁*首领,又是后周 **的女婿,屡次在阵前立下大功,而五代的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废帝李 从珂,乃至本朝**郭威都是由部下拥立,推翻前皇,焉知张永德不会欺负 七岁的柴宗训? 恰巧,周世宗这一回出征契丹,竟在半途中捡到一块三尺长、五寸宽的 木牌,上面写着“点检做天子”,世宗看了,一阵恶心,立刻把木牌扔弃, 如今想来,一股寒意自背脊往上窜。 于是,临危的周世宗趁着还有*后一口气在,下了一道命令,即*起撤 销张永德的一切兵权,改派*可靠的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 赵匡胤是涿郡(河北省涿县)人,父亲赵宏殷,在五代后晋时,官飞捷 指挥使,后来到了后周,又担任检校司徒、岳州防御使,官位不小,官运却 不亨通。 赵宏殷本人是个武将,他的儿子赵匡胤也从小喜欢耍刀弄*;据说,他 在小时候,就表现出过人的**才能,带领小朋友玩骑马打仗的游戏,大家 都听他的。打完仗后,赵匡胤还把大家编成队伍,一个一个送回家。 赵匡胤到了能骑真马的年龄时,和旁人不一样,喜欢骑劣马。有**, 他跨上一匹顽劣不堪的野马,两足一蹬,马儿飞也似的猛冲上前,赵匡胤抓 紧了马鬃,任凭马儿狂奔。突然,马儿跑到了城楼斜道,他来不及弯下腰, 被城门撞倒滚下马来。 旁观的人都准备收尸了。不料,赵匡胤爬起来,飞奔急跑,赶上了马儿 ,一跃上身,又飞上马背,这身功夫漂亮极了。 然而,这位容貌雄伟、器度万千的年轻人东奔西走,却找不到适合发展 的机会,也没有赏识他的伯乐。有一回,穷途末路走过襄阳,在庙里遇见一 位老和尚,老和尚见赵匡胤这般潦倒,不但没有收他的香火钱,反而给了他 一笔路费,对他说:“小伙子,你往北边碰碰运气吧。” 于是,赵匡胤前往北边,投靠在郭威麾下,此时,后汉朝中将相不和, 隐帝杀了史弘肇、杨郐等大臣,连对朝中*有功劳的郭威也不放过。 郭威的部下都说:“天子年幼,为小人包围,希望你入朝以清君侧。” 郭威入朝,隐帝为乱兵所杀,结果,当郭威奉太后命讨伐契丹时,走到半路 ,将士们不由分说,把黄旗撕裂,盖在郭威身上,郭威就当了皇帝,是为后 周**。 赵匡胤因为参与这一幕,很得**欢心,以后,**去世,柴荣即位, 是为周世宗,对他*加*信,特别是在高平之役中,北汉主刘崇勾结辽国, 大举人寇,当时情况十分危急,连周世宗都陷入重围,赵匡胤冲入阵中,汉 *大溃,他又乘胜*河东城,左臂中了流矢,还是不挫其勇,世宗看在眼中 ,万分欣赏,归来之后,立刻提擢他为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 之后,赵匡胤又屡次跟随世宗出征,连战连捷,官爵扶摇直上。世宗对 他深信不疑,因此才换下了张永德,改派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 世宗去世后,恭帝柴宗训七岁即位,还是个小朋友,国事当然抓在老臣 手里,正在此时,镇州、定州传来消息,说是契丹入侵,朝廷便慌慌张张派 遣赵匡胤出征。 出师的前夕,京城里大街小巷都在**流言:“策点检为天子。”也就 是要改朝换代啦。 根据《宋史》的记载,当赵匡胤率大*到陈桥驿,安营下寨,他多喝了 几杯老酒,昏昏沉沉地睡去,到了黎明时分,麾下的几位部将前来叩寝室的 门。 赵匡胤开了门,将士们擐甲执兵,一字排开站在庭院中,对着在伸懒腰 的赵匡胤道:“诸将无主,愿册太尉为天子。”然后,不由分说,把黄袍往 赵匡胤身上一披,诸将们跪在地上呼万岁,又扶着赵匡胤上马。 赵匡胤骑在马背上,对诸将说:“我有号令,你们能听从吗?”一个一 个将领都跳下马来道:“惟命是从。”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