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精)/经典译林

唐诗三百首(精)/经典译林
作者: [清]蘅塘退士 选编 周啸天 注评
出版社: 译林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1.50
折扣购买: 唐诗三百首(精)/经典译林
ISBN: 9787544781916

作者简介

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

内容简介

卷一 五言古诗 张九龄(678—740) 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人。武后神功元年(697)登进士第,授校书郎。玄宗先天元年(712)中道侔伊吕科,授左拾遗。后历官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桂州都督、集贤院学士、中书侍郎等职。开元二十一年(733)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翌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二十四年受李林甫排挤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二十八年病卒。有《曲江张先生文集》,《全唐诗》存诗三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四首。 感遇 四首录二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①。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②。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③。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④?其一 【注释】① 兰: 即泽兰,一种香草,多年生草本,夏秋之际开花,属菊科,不同于今之兰花。葳蕤(wēi ruí): 枝叶繁盛的样子。桂华: 即桂花。华: 同“花”。皎洁: 形容桂花之花蕊晶莹、明亮。② 欣欣此生意: 兰桂如此欣欣向荣、生气盎然的样子。自尔: 自然而然地。尔: 语助词,无实在意义。佳节: 美好的节操。③ 林栖者: 居于山林的隐者。闻风: 闻到轻风送来的兰桂的芬芳。坐: 因为。相悦: 喜爱兰桂。④ 本心: 此为语意双关,一指兰桂之根,二指林栖者之美好天性。美人: 亦为语意双关,一指貌美之人,二指林栖者。 【品评】这是张九龄自明品节之作。张九龄是贤相,也是盛唐初期的五言名家,在唐诗发展中地位很高,影响深远。他被贬到荆州以后,写了十二首《感遇》,是一组五言古诗,表现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诗风一洗六朝铅华,质朴刚劲,寄慨遥深。第一首取意屈原《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以兰、桂自比,以美德自励。全诗的主旨在“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二句,意谓贤者志洁行芳,无须求人赏识,博取高名,表现了作者坚贞耿介的品格。前人说:“曲江公(即张九龄)诗雅正沉郁,言多造道,体含风骚,五言直追汉魏深厚处。”(《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全诗只是平平道来,不激不厉,看似毫不经意,而深刻的思想自寓其中,令人含咀不尽。 江南有丹橘①,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②。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③!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④。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⑤?其四 【注释】① 江南: 长江以南。丹橘: 红橘。古代橘树往北逾淮河即变为枳。② 伊: 那里,指江南。岁寒心: 抵御天气严寒的本性。③ 荐: 奉献。阻重深: 被层层阻隔于深远孤僻之地。④ 遇: 际遇。循环: 周而复始,指命运交替往复。不可寻: 不可探寻,没有规律。言自己的政治命运处于进退得失、宠辱盛衰之间,反复变化,无法把握、不可探求。⑤ 徒言: 没有依据,随便说。树: 栽种。此木: 指丹橘。 【品评】这是一首歌咏丹橘的诗,其实也是托物咏志。屈原有《橘颂》诗,赞美橘树“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有坚贞不移的美德。诗人是南国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人,贬所荆州又多橘,因此自然受到了屈原诗歌的影响,写下了这首诗。但在表现手法上又有新意。一是用具有“岁寒心”的松柏来相比拟,强调独立不移的品格;二是指出其果实的珍贵,暗示积极的用世精神;三是以桃李来反衬,指出其被忽视的作用。这样,更能启人想象,委婉深沉,意蕴宽广。诗中也有对自己遭受贬谪的抱怨,对命运无常的悲叹,但整个精神却是积极向上的,再加上语言的清新简练,平和温雅,历来受到传诵。 采用专业古籍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口碑版本 蘅塘退士经典选本,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的唐诗普及读本 新撰作者索引/诗人小传/注释/品评 教育部推荐学生必读书目 教授级名师精心品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