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交通
原售价: 80.00
折扣价: 56.00
折扣购买: 见证(改革开放40周年老交通人访谈录)
ISBN: 9787114164132
港通天下兴——访原交通 部部长黄镇东 本报记者 林芬 马士茹 见报日期 2018年7月17 日 偌大的码头装卸现场, 只见吊车和自动导引运输车 忙碌,一个个集装箱被准确 无误地吊起和安放,操作控 制中心里只有寥寥数人在用 计算机指挥控制着这一切。 这是原交通部部长黄镇 东日前参加部离退休部长党 支部活动时,在全球单体最 大、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 智能码头——上海港洋山港 区四期码头看到的场景。“ 什么是港口现代化?洋山港 区四期工程就是港口现代化 的标志之一,也是党的十九 大提出的交通强国建设的重 要体现。”黄镇东说。 今昔对比、感慨万千, 在港口工作了22年的黄镇东 记忆翻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秦 皇岛港码头,一位戴着眼镜 的文弱青年,体重只有120 多斤,吃力地扛起150斤到 200斤的麻袋。“那是多么沉 重的负担!我们的前辈是这 么扛过来的,我们还这么扛 下去吗?祖祖辈辈就这么扛 下去,祖国的面貌怎么能改 变得了?我当时只是一个机 关干部,这些好像不该是我 想的。但想到一代代港口工 人的艰辛,就激发我们这些 有知识、有技术的人要去改 变这种局面,鼓舞我们振兴 港口的激情。一旦有了机会 ,比如后来走上领导岗位, 就有一股劲儿,要改变这种 落后状态。”黄镇东在接受 本报记者专访时动情地回忆 初心。 洋山港区四期全自动化 码头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 设崭新的里程碑,而上海国 际航运中心是我国经济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