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中国古典名著百部藏书](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11016/05/20211016055718862.jpg)
出版社: 云南人民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唐诗三百首/中国古典名著百部藏书
ISBN: 9787222078918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 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长安二年 (702)进士擢第。开元十年,累迁至中书 舍人,二十二年复迁中书令。二十五年, 因李林甫排挤,贬为荆州长史。二十八年 病卒。张九龄守正嫉邪,敢言直谏,被视 为开元贤相。有《曲江张先生文集》二十 卷传世,《全唐诗》存其诗三卷。 张九龄的诗作,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 五言古诗,词旨冲融,委婉深秀,上追汉魏 而下开盛唐;尤其是《感遇》十二首,感事寄兴,历来与陈子昂的《感 遇》三十八首并称。明·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说:“张曲江五言以 兴寄为主,而结体简贵,选言清泠,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 置赏。”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唐初五言古渐趋于律,风 格未遒。陈正字(子昂)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续而诗品乃醇。” 清.纪昀评论说:“今观其《感遇》诸作,神味超轶,可与陈子昂方驾。” (《四库全书总目》)清·管世铭在《读雪山房唐诗钞序例》中说:“张曲 江襟情高迈,有遗世独立之意,《感遇》诸诗,与子昂称岱、华矣。” 感遇二首① 始张九龄 其一 兰叶春葳蕤②,桂华秋皎洁③。 欣欣此生意④,自尔为佳节⑤。 谁知林栖者⑥,闻风坐相悦⑦。 草木有本心⑧,何求美人折。 释义 ①原诗共有十二首,感事寄兴,作于 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被贬为荆州 长史时。此选二首。第一首诗借歌咏兰 草和桂花抒发自己不慕权贵、不求名利的 高尚情操。 ②兰:即兰草,古人视兰草为香草,用来比喻高洁的操守。葳蕤(wēi ruí): 指草木枝叶茂盛的样子。 ③桂华:即桂花,也是香草。古人常以“兰桂”连称。皎洁:明净。 ④欣欣:欣欣向荣,指草木蓬勃茂盛。生意:即生机。 ⑤自尔:从此。佳节:指春秋二季因为有了兰桂而成了最好的季节。 ⑥林栖者:指山林隐士。 ⑦闻风:指沐浴在兰桂的芬芳里。坐:因。悦:爱、赏。 ⑧本心:本质,天性。 赏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 比兰 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 特 征。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 桂, 不写人。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 出无 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 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其二 江南有丹橘①,经冬犹绿林②。 岂伊地气暖③,自有岁寒心④。 可以荐嘉客⑤,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⑥,循环不可寻⑦。 徒言树桃李⑧,此木岂无阴。 释义 ①丹橘:红橘。橘为嘉木,屈原曾作《橘颂》,称赞它志向高洁。此诗 是作者 借歌咏丹橘,来倾诉遭受排挤的愤懑心情,进而表达自己坚贞不屈的态度。 ②经冬:经过了整个冬天。犹:尚,还。 ③岂:难道。伊:那里,此指江南。 ④岁寒心:据《论语·子罕》,孔子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之语,后 用以比喻节操坚贞。此指橘具有耐寒的本性。 ⑤荐:赠给。 ⑥运命:犹言命运。 ⑦以上二句是说:人的命运只能随命运的起伏沉降而定,循环往复,其 中的 道理没法预料追寻。 ⑧树:种植。树桃李:《韩诗外传》记载,赵筒子说:“春树桃李,夏 得阴其下。 秋得食其实。” 赏析 读此诗,自然想到屈原之《橘 颂》。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橘之产 区。于是借彼丹橘,喻己贞操。 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 其明显。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 颂之意。三、四句用反诘,说明橘之 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 五、六句写如此嘉树佳果,本应荐之 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之。 七、八句叹惜丹橘之命运和遭遇。 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橘之被冷 遇打抱不平。 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 世坎坷的愤懑。诗平淡自然,愤怒哀伤不露痕迹,语言温雅醇厚。桃李媚时 ,丹 橘傲冬。邪正自有分别。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