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修养心性的生命哲学双色插图漫画版)(精)/中华文化经典读本

老子(修养心性的生命哲学双色插图漫画版)(精)/中华文化经典读本
作者: (春秋)李耳|译者:孙虹钢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4.00
折扣购买: 老子(修养心性的生命哲学双色插图漫画版)(精)/中华文化经典读本
ISBN: 9787564084349

作者简介

孙虹钢,儒家智慧学者,太极创新管理专家,资深财经评论人,北京博士德管理咨询公司资深顾问,清华大学中国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曾出版:《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索罗斯投资理财的22大绝招》、《工作就是生意》、《要努力的工作更要聪明的工作》、《好员工一定要学习孝经》、《好员工一定要学习女儿经》、《80后,你慢慢来》。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人,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和孔子是同一时代人,年龄长于孔子。曾担任过周王室的藏书管理工作。老子致力于“柔弱”、“无为”的个人道德修养,见当时社会道德衰败,失望至极,便西出函谷关,后隐居而不知所终。

内容简介

因为想要最好,所以能够更好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原文解读 这是《老子》的开篇之句,也是中心思想,意思 是:能用言辞表述的大道,就不是永恒的大道。能够 叫得出来的相名,就不是永恒的相名。其中三个“道 ”和“名”字引起后人的莫大困惑,千古以来,众说 纷纭。 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人们总是在不断追求,不 断地想要更好。也许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最终想要的或 者最终想要达到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只是在不断地向 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也许这就是我们现在生活中的“ 道”,我们虽然不能看清它,但它是我们不断向前的 原动力。 延伸阅读 陈江和是一个出生于印尼的华人,在26岁时,他 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成为当时 印尼小有名气的企业家。 年轻的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在短短几年内创造出如 此辉煌的业绩而自我满足、停滞不前。相反地,他开 始考虑一些关乎企业生存的问题,比如:“如果有一 天,石油公司不能再为自己提供市场和利润,该如何 让公司继续经营下去,又如何养活自己的员工呢?” 在仔细思量之后,他强烈地意识到:只有走多元化的 道路,才能使企业发展不衰。 正在这时,陈江和发现当时印尼的原木很多出口 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被加工成夹板再返销到 印尼。1立方米原木出去,只有0.5立方米夹板回来。 即便这样,厂家仍然能从中赚取丰厚的利润。他想: “为什么自己不能在印尼建一个加工夹板的工厂?这 样既可以把加工的附加值赢在国内,又可以支持国家 的经济发展,何乐而不为呢?”然而,当他把这个想 法和朋友们交流时,大家都不以为然,甚至很多人嘲 笑他异想天开。 朋友的担心是有原因的,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 要在印尼建设一个这样规模的工厂是史无前例的,更 何况建立、运营工厂更是一件长期的、有挑战性的事 情,而对于这些付出能够换来怎样的回报仍旧是个未 知数。 但是,陈江和就是这样一个敢想敢做而且又会努 力去做的人。别人越是不屑,别人越是不愿意去做, 陈江和就越想去尝试,越想做成。下定决心的陈江和 找到了当时的印尼工业部部长,申请夹板生产准许证 。 申请的过程很艰辛,工业部的领导看着这个年轻 的企业家,对他的大胆设想将信将疑。最后,陈江和 的执着让这些领导决定放手叫他去试试。 陈江和的第一家工厂终于诞生。工厂建好后,其 运转能力比陈江和想象的好很多,两三年后就实现了 盈利,几年下来,获利颇丰。 陈江和说:“做事业,没有一个尽头。今天完成 了这个目标,明天接着完成另外一个目标,无时无刻 不在追求更高、更有挑战性的目标,这就是人生的过 程。”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句广告词,也许是对 陈江和人生的最好解释。想要追求,才会去追求;想 要进步,才能够进步;想要最好,才能够更好!对于 他而言,永恒的“大道”就是不断追求,永恒的“相 名”就是不断进步。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