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自学入门与提高
作者简介
中阮演奏家,中央民族乐团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文化部全国艺术水平考级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编写出版《阮柳琴基础教程》《阮柳琴曲集》等教材。
内容简介
一、柳琴的历史 在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历史长河中,种类繁多的民族乐器共同建造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大厦,其中一砖一瓦无不闪耀着各地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没有这些光彩各异的砖瓦,也就没有了这个宏伟的大厦,柳琴就是其中的一片砖瓦。 柳琴,弹拨乐器,又称柳叶琴、金刚腿、土琵琶,汉族传统乐器,属唐代以来在民间流传的梨形音箱弹弦乐器之一种,其外形、构造、奏法均与阮相似。最早的柳琴,构造非常简单,由于柳琴的外形土里土气,非常民间化,中国老百姓亲切地称其为“土琵琶”。柳琴原是流行于鲁、皖、苏一带的民间乐器,用作柳琴戏、泗州戏等地方戏曲的伴奏,以及弹奏简单的歌曲,它发音响亮宏大,音色高亢刚劲,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现已发展为独奏乐器,并常用于民族乐队中的高音乐器。 最早的柳琴构造较简单,只有2条丝弦,7个用高粱秆做成的品位,音域很窄,仅有一个半八度,还不便转调。当时的琴体较大,演奏时有一竹筒套在食指上,用拇指捏紧,靠手腕甩动而拨弦发音,演奏形式别具一格,后以竹套质脆易裂,使用挖空的牛角圆筒代替。 第一代新型柳琴则为三弦柳琴,由原来的2根弦变成3根弦,音柱也由7个增加到24个,跟土琵琶相比,新型柳琴扩大了音域,方便了转调,音色也由闷噪变得明亮起来,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第二代新型柳琴,即四弦高音柳琴。第二代新型柳琴除了在琴弦和音柱的数量上又有所增加外,最主要的变化是用竹子代替了高粱秆,用钢丝代替了丝弦。这些改革大大改善了柳琴各方面的性能,丰富了表现力。从而使柳琴结束了两百年来仅仅作为伴奏乐器的历史,走上了独奏乐器的发展道路。 如今,柳琴在中国音乐表演的领域里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在民族乐队中,柳琴是弹拨类乐器组的高音乐器,有独特的声响效果,常常演奏高音区重要的主旋律。由于它的音色不易被其他乐器所掩盖和融合,有时还担任技巧性很高的华彩段落的演奏。另外,柳琴还具有西洋乐器曼陀林的音响效果,与西洋乐队合作,别有风味。 适用于柳琴基础教学,从入门阶段起步,讲解柳琴演奏姿势、手型等,书中提供常用调的首调品位图和演奏符号说明等,帮助学生日常训练。曲谱部分包含基本功练习、儿歌与独奏曲目,循序渐进,部分独奏曲目附有演奏音频,可扫描封面二维码免费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