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画传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家学渊源 一 1911年12月11日(阴历 辛亥年十月廿一日),钱学 森诞生于上海租界一所教 会医院。这一年,中国正 经历一场伟大的历史性革 命——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 级领导的、以推翻清朝政 府为目标的民族民主革命 。诞生于辛亥革命期间的 钱学森,虽然不知道外面 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但这些巨变,毫无 疑问将影响钱学森今后的 人生。 二 钱家在1933年搬至杭州 小营巷方谷园2号居住。方 谷园2号本不是钱家的祖产 ,而是钱学森的父亲钱家 治和母亲章兰娟结婚时, 章家给女儿的陪嫁。 钱家祖居在杭州市三墩 乡钱家桥村。钱学森的曾 祖父钱继祖育有四子。按 照“继承家学,永守箴规”八 字论辈排名,前三子分别 取名钱承镕、钱承镃、钱 承铎。钱学森的祖父钱承 铉生有两子:长子钱家润 ,字泽夫;次子钱家治, 字均夫。钱学森是次子钱 家治的独子。曾获2008年 度诺贝尔化学奖的钱永健 ,则是钱学森大伯钱泽夫 之孙。 钱学森为“学”字辈,按 家族取名规矩,名字沿用“ 木”字旁。钱家治为儿子取 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学 森”。“学森”与“学深”发音 相近,暗含着父母的期望 ,希望儿子长大后,学问 深远,服务国家。 据杭州市房管局的档案 记载,在新中国成立前, 方谷园2号的产权就归在钱 学森名下。1958年9月, 钱学森要求将这处房产无 偿捐献给国家,此后还写 信给杭州市政府,再次表 达了这个愿望,但杭州市 政府没有接受。现在,方 谷园2号作为钱学森的故居 ,已成为杭州市重要的文 物保护点。 小营巷在全国出名,主 要是因为毛泽东主席曾视 察过小营巷。那是1958年 1月5日,在杭州视察工作 的毛泽东提出,要看看杭 州市的卫生情况。中共浙 江省委副书记吴宪推荐了 小营巷,说小营巷的卫生 搞得最好。毛泽东说:“那 就去看看。”第二天,新华 社、《人民日报》报道了 毛泽东的视察活动,小营 巷的名字随之闻名全国。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 时,小营巷改名为“一五巷” ,以纪念毛泽东当年视察 该巷。1981年,“一五巷” 又改回“小营巷”,恢复了历 史的原名。 三 杭州钱氏家族为名门望 族,是古代吴越国国王钱 谬的后裔。钱谬(852— 932),杭州临安人,中国 五代十同时期吴越国创建 者,给家族后人留下了“利 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 必谋之”“进贤使能则国强, 兴学育才则国盛”的家训。 钱学森的父亲钱家治为钱 镠的第32世孙。 现在的西湖柳浪闻莺公 园里,就有一座钱王祠。 相传此地原是钱王钱镠的 故居,后人便在此建祠纪 念他。 钱氏家族人才辈出,历 朝历代皆有俊杰。特别是 在近代和现代,更有不少 卓越人士。如钱玄同,“五 四”新文化运动猛将,反对 文言文,力倡白话文,倡 导民主和科学;钱穆,近 代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家之 一;钱锺书,他的《管锥 编》和《围城》,在他活 着的时候已成为不朽之经 典;钱其琛、钱正英、钱 伟长、钱三强等人,更是 为现在人们所熟知。 钱镠立有家训,对钱氏 后人影响很大。钱氏家训 告诫子孙:“爱子莫如教子 ,教子读书是第一义。”因 此,钱氏后人重视教育者 甚多,出思想家、教育家 、科学家也甚多。如钱泽 夫之子、钱学森的堂弟钱 学榘,也是一位出色的空 气动力学家,曾担任美国 波音公司高级顾问。钱学 榘的两个儿子钱永佑(神经 生物学家)、钱永健(化学家 、诺贝尔奖得主)都为美国 科学院院士。钱家后裔当 选各类院士以及取得重要 学术成就的多达百人以上 。仅无锡钱家一支,就先 后出了10位中国科学院学 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丁程院院士。 2008年6月,“吴越钱王 与长三角繁荣”主题报告会 在浙江临安举行,钱学森 发来贺电。贺电说:“我们 的先祖,他的政绩只是‘致 富一隅’,而我们后人的事 业,是使整个中国繁荣富 强。老祖宗地下有知,是 会高兴的。” P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