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初级中学)
作者简介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是中公教育旗下研究教师资格考试的部门,汇聚了数十位知名的辅导与研究者,本着“学员第一”的理念坚持紧扣考试自主研发。
内容简介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标准预测试卷(一)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师要求学生搜集其他“关注民生”主题的作品。下列作品不适合的是(??)。 A.曹植《梁甫行》 B.白居易《卖炭翁》 C.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D.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2.教学完《藤野先生》,教师根据“或深情回忆,叙述难忘的人与事;或怀景仰之情,展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的文本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同主题的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A.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 B.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C.艾青《我爱这土地》 D.顾颉刚《怀疑与学问》 3.教学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学生对外国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准备向学生推荐几首外国诗歌。下列作品不适合的是(??)。 A.雪莱《西风颂》 B.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C.叶芝《当你老了》 D.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 4.讲解“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这一状语后置句,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其他同类句式的句子。下列不适合的是(??)。 A.尝射于家圃(欧阳修《卖油翁》)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C.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 D.诸郡县苦秦吏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5.辅导文言文专题复习课,教师要求学生列举一些含有通假字的句子。下列不适合的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C.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6.教学古诗词复习课,教师要求学生整理使用夸张修辞的诗句。下列不适合的是(??)。 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D.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7.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学常识,计划组织一场“古代文学基础知识”竞赛,要求学生做好参赛的准备工作,进行古代文学常识的知识梳理。下列学生梳理的知识中不正确的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 B.《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收录在北宋文学家郭茂倩编录的《乐府诗集》中 C.魏学洢的《核舟记》、林嗣环的《口技》均选自宋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D.在古代,“江”指长江,“河”指黄河,今天的“江”“河”则泛指河流 8.某版初中语文教材《动物笑谈》选文中有这样一段批注:“‘逗笑’‘怪诞不经’‘疯子’,这位动物观察者会有怎样奇怪的行为?”下列对编者设计此批注意图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B.提示主人公性格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C.为学生阅读课文提供良好的思考切入点 D.补充拓展课文内容,加深学生理解感悟 9.某教研室研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师围绕第四学段“表达与交流”中写作方面的要求展开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为提高写作能力,需要坚持使用一种写作表达方式 B.为保证内容真实,不可以对客观现实进行联想和想象 C.为保证内容全面,作文每一部分都要写得详细具体 D.为保证表达准确,写作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课程目标总目标有重点描述。下列不符合课标要求的是(??)。 A.能根据需要,用口头语言具体明确地表达想法 B.能够感受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 C.运用多种媒介学习语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D.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11.阅读某教师关于“活动·探究”新闻单元的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由于学生实际写作水平差异较大,又缺乏系统的训练,新闻写作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于是我在后续的教学环节中采取了补救措施,用仿写代替了创作性写作,实现了教学目标。此外,关于新闻采访活动,我执教的另一个班级由于各小组间没有公开采访对象,没能明确受访者的受访顺序,导致采访出现了扎堆的现象,现场一度混乱。基于这一教训,我在活动开展之前召开小组长会议,让学生自己预测采访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因此,本班学生在采访活动开展之前就做好了对受访者采访顺序的协商,同时对于采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语言不流畅、话题卡顿、记录跟不上采访等问题也都做了预测,并设置了两种解决方案。采访活动进行得十分顺利。 对上述教学反思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教学任务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学情,过难或过易的任务都难以达成教学目标 B.教师需要在“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中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C.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具备教学机智,学生在学习中也需要有风险意识 D.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应做好一切预设,避免课堂上发生偶发事件 12.阅读某教师《狼》的备课笔记及教学反馈(片段),按要求答题。 10月9日:借助工具书与网络资源,翻译课文,圈画重点字词句,总结狼的形象。 10月10日:观看与狼有关的电影,对比不同影视资源中狼的形象、影视资源与本课中狼的形象。 10月11日:阅读蒲松龄的其他小说,整理《聊斋志异》的相关资料。 10月12日:设计教学简案,作业是让学生以文言文的形式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文章。 10月13日:开展教学,将已获得的资料分享给学生。 10月14日:检查学生作业,作业质量未达到预期。准备新课教学。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网络资源在现代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直接调用 B.对比狼形象的异同对于本课教学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C.布置作业时应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作业难度要适中 D.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未达到预期并不影响新课教学 13.阅读某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记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你喜欢语文课吗?为什么? 生:喜欢语文课,因为语文课能增长见识、拓宽视野。 师:你觉得语文课的学习重要吗? 生:重要。 师:那你上语文课时的状态是怎样的? 生:我觉得语文课有点无聊,所以我总是走神儿。学文言文的时候,我觉得还没理解透,老师就跳过了,这时候我就不想再认真听课了。 师:那什么时候你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呢? 生:看跟课文有关的视频或者听老师讲小说、故事类课文的时候。 对上述对话记录(片段)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应灵活、综合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B.应尽量多播放视频、音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C.应逐字、逐句地讲解文言文,确保学生完全明白 D.应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14.阅读某教师关于《散步》一课的教学自述(片段),按要求答题。 在教学《散步》一课时,我以“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为突破口,让学生多次朗读品析。学生在朗读后将重点放在了“我的”上,我提示学生思考这个句子中“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之间为什么是逗号而不是顿号。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讲很有难度,但是我知道,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在于朗读。于是,我将句子中的逗号换成顿号,然后组织学生对比朗读。顿号和逗号停顿的时间长短不同,学生很快就发现了这一奥秘。在这个句子中,使用逗号比使用顿号表达效果更好。使用逗号时,朗读的语速应该更缓慢,语气应该更舒缓,有一种更加轻松、温馨、悠闲、享受的心情和幸福的氛围在里面。如果用顿号则没有这种效果。可见,一个简单的标点符号对表情达意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上述教学自述(片段)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阅读教学中遇到有难度的问题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点拨作用 B.朗读对理解作品情感有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应重视朗读的作用 C.标点符号对表情达意来说有重要作用,应向学生单独系统地讲授标点符号的作用 D.可以通过替换部分句子、字词甚至标点,引导学生体会原文特点,领悟深层内涵 15.阅读《醉翁亭记》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关于本课字词释义,同学们有自己的发现吗? 生1:我发现有一词多义的情况。“日出而林霏开”的“霏”指雾气;在上一课《岳阳楼记》中,“若夫淫雨霏霏”的“霏”是“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师:很好!这两处都有注释,你能温故知新,并且从一词多义的角度进行归纳,方法很高明! 生2:(调皮状)老师,我的方法更“高明”! 师:(惊喜状)哦?说来听听。 生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的“归”是“回”的意思,课下没有注释,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云归而岩穴暝”的“归”是“聚拢”的意思,是我从译文中推断出来的。您说我的方法是不是更“高明”些? 师:佩服,佩服! (生笑) 生3:老师,我也会推断!“蔚然而深秀者”的“秀”根据译文推断应该是“秀丽”的意思;“佳木秀而繁阴”的“秀”就不用推断了,课下有注释(生笑),是“茂盛、繁茂”的意思。 生4:还有“谓”字。“太守谓谁”的“谓”是“是”的意思,“太守自谓也”的“谓”推断是“命名”的意思。 师:根据译文推断字词意思,这个方法不错,但有时译文是意译的,推断出来的意思不一定准确,所以在推断之后一定要查阅工具书来验证哦。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教师的教学评价及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B.教师应该制止学生根据译文推断字词的含义 C.教师为学生提供发言机会,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D.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20分,第17小题8分,第18小题12分,共40分)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的两个环节,回答第16小题。 案例: 环节一:掌握大意,分析人物形象 1.教师范读,提示学生注意字音、停顿、轻重音等。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文言文语言的凝练性。 3.教师重点讲解虚词、特殊句式等语 《2023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初级中学)》是由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图书研究团队根据考试大纲及历年考试试题精心研发而成。 本书精选了2017年至2022年的10套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试题,并对每套试题做了详细解答,利于考生熟悉掌握试题结构、考点分布和相应的知识内容。 同时本书还包括根据考试试题研发的5套标准预测试卷,其难度、题型题量、考点分布等都与考试试题契合,供考生进行考试模拟训练,检验学习成果。 为了回馈广大考生对中公教育始终如一的支持,本书特别推荐了图书配套课程,获取备考重点,领会答题思路,助力考生轻松备考。 本试卷与教材搭配使用,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