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的故事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美]斯黛拉·保罗( Stella Paul ) 艺术史家、策展人、色彩专家、博物馆教育家。她先后毕业于哈佛大学和南加州大学,曾参与史密森尼学会美国艺术档案馆南加州中心的运营,担任过洛杉矶县立艺术博物馆策展人,后供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长达二十余年。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工作期间,她是博物馆展览与传播教育负责人,设计项目、开办讲座、参与教学与写作。此外,她还监制音频导览,负责制作了多个主题展与巡展的数千条讲解音频,在拉近观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和博物馆交流、教育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斯黛拉·保罗著述广泛,现代艺术和战后艺术是其大部分写作的核心。她的写作注重跨越时间和文化,强调跨学科性质的研究,代表作有《20世纪艺术:教学手册》(Twentieth-Century Art :A Resource for Educators)、《与色同住:当代室内设计中的色彩》(Living in Color: Color in Contemporary Interior Design)、《红色:单色建筑》(Red: Architecture in Monochrome)、《黑色:单色建筑》(Black: Architecture in Monochrome)等。作为费顿出版社长期合作的作者,她也参与了《艺术博物馆》(The Art Museum)和《时间中的艺术》(Art in Time)的撰写。 译者简介 李春姣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硕士毕业,后留学法国,就读于卢浮宫学院,攻读西方艺术史。现生活于北京,从事文化艺术方面的工作。译有《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等。
内容简介
正文赏读 蓝色有许多种,它们属于同一色相,但是在外观、效果、起源和内涵上却有着无穷无尽的组合方式。 对蓝色的探索,促使人们研究为什么艺术家的颜料来源如此重要。新的蓝色在许多场合出其不意地出现。蓝色是第一种我们能将之与人工合成联系起来的颜色,在古埃及,它似乎就已经具有了特殊的文化意义。在艺术史上,群青色极为重要,其他的蓝色也各有故事。从15 世纪的手抄本彩饰到卡纳莱托,有关颜料历史的四篇文章强调了奠定颜色在艺术中地位的技术流变和材料发展。小荷尔拜因使用的好几种蓝色让我们有机会讨论颜色的特性,特别是颜色随时间发生的变化。从乔托到克莱因再到海恩斯,构成颜色的各种物质从遥远的过去一直延续现在。 就像19 世纪关于古希腊人或许看不见蓝色的争论所揭示的那样,颜色的语言可能难以捉摸,偶尔还会被误解。实际上,颜色经常成为激烈辩论的主题。絮热院长的圣德尼教堂(巴黎)中的蓝光就反映了色彩的神学及相关理论,当然并非所有的中世纪神学家都认同这一点。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色彩之争夹杂着结构和颜色(disegno e colore)概念,主张结构优先还是颜色优先与艺术实践的哲学有关而与神学理论无关。米开朗基罗和提香作品里绘制的片段显示了艺术家在绘画过程中是如何巧妙掌控蓝色区域的,而这也揭示了他们处理所有颜色的方法。 蓝色纯形式上的属性包括了其表现空间和距离的独特力量,帕蒂尼尔、霍夫曼、迪本科恩、弗兰肯塞勒的作品中都有所展示。蓝色还被用来制造体积假象,菲利波·利皮修士等艺术家巧妙地用它暗示三维空间,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纳尔多·迪·乔内。 关于蓝色的这些细节为我们提供了看待所有颜色的眼光,包括关于象征意义的观念。象征关系是随着时间和环境而变迁的:例如圣母玛利亚的裙袍并非一直是蓝色。毕加索和康定斯基在其生命中的一些时刻偏爱蓝色,克莱因发展着他那独有的标志性蓝色,在这些过程中,他们也探究着时间与环境。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前资深艺术教育负责人,带你探索艺术史中的颜色奥秘 科学与艺术的互动,理性认识与感性感知的双重视角,探究数千年来颜色如何、为何被用于艺术创作 这是颜色的故事,也是艺术的故事,还是颜色如何塑造艺术史、如何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观看之道的故事 ?一本从艺术的角度讲诉颜色的历史与意义的专著,带领读者在对艺术作品的具体分析中认识颜色的历史文化意义 ?一本从颜色(物质、材料)的角度串讲艺术史的专著,为读者看待、解读艺术作品提供了新颖的视角 ?色彩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呈现了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科学发现与激情创作的相互影响 ?长期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专家为大众而写的有趣、有料、有识的艺术史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