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崛起(康乾煌煌两百载)/大朝崛起系列丛书

大清的崛起(康乾煌煌两百载)/大朝崛起系列丛书
作者: 任吉东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28.80
折扣价: 19.87
折扣购买: 大清的崛起(康乾煌煌两百载)/大朝崛起系列丛书
ISBN: 978780724397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悲莫悲兮生别离”,人生最大的悲惨莫过于失去挚爱的亲人,而最 最悲惨的莫过于他们的死仅仅是一场误会。而这一切,却偏偏让壮年的努 尔哈赤遇上了。他的祖父与父亲在一场战斗中无辜受害,被友军误杀,那 一年努尔哈赤仅二十五岁。 上文书里已经说过,努尔哈赤的母亲早死,虽然父亲又为他找了个继 母,但却很少再感受到母爱,因此父亲是维系他与这个家庭的最后一根稻 草,而他的祖父则是他美好童年的回忆。虽然父亲惧内,祖父年迈,但却 是努尔哈赤在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可以逢年过节串门走亲戚,儿女可以 挣点压岁钱的地方,也是成年男子唯一的一处避风港。况且,有朝一日, 他还可以子袭父职,稳稳当当地混个一官半职,但现在却都随着他们的仙 逝而迅速化为乌有。 事件的起因,还得从那位既是努尔哈赤外祖父又是其表妹公公的王呆 谈起。在前努尔哈赤时代,这位老先生也算得上是一位特立独行的草莽英 雄,人如其名,野心不足蛇吞象,总想建立“日不落”帝国。但可惜的是 王呆的运气不佳,虽然也小有胜利,但无奈明朝气数未尽,而王呆又孤掌 难鸣,最后被南缚进京受死。 “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是古人最忌讳的事,不仅关乎亲情,更关乎 脸面。于是,王杲的儿子,应该叫王阿台的,从辈份上说,是努尔哈赤的 舅舅;但他又娶了努尔哈赤大伯的女儿为妻,则又该是努尔哈赤的表姐夫 ,这在当时也是很典型的婚姻结构体系,是政治联姻的产物。这位王阿台 在父亲死后,毅然接过未竟的事业,公开与明朝为敌。但这位后生实在不 懂得韬光养晦的真谛,又不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结果冒然出击, 以卵击石,大仇未报,却引来大敌当前。也正是努尔哈赤昔日的顶头上司 李成梁,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带兵前来围剿了阿台的住地古勒寨 。 大军压境,阿台孤注一掷,妄想死磕,而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所 谓旁观者清,知道两者力量悬殊,阿台是根本守不住城池的。觉昌安惦记 着自己心爱的孙女,为了使孙女免于一同受难,也为了减少城内民众伤亡 ,便同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一同进城,打算劝说阿台投降。 然而,时局的变化莫测却出乎预料,就在父子俩人一心一意充当说客 ,妄图以六寸不烂之舌,四行伶牙俐齿,不战而屈人之兵时,另一个讨好 明朝、立功心切的建州女真图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 角色,向守城的阿台的军队展开了政治攻势:“明军已经发话了,我们优 待俘虏,缴枪不杀。”并宣称:“谁杀死阿台,谁就做古勒城的城主。”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重利之下也必有内奸,一些立场不坚定的人士纷纷倒 戈,虽然有忠于阿台的亲信拼力抵抗,怎奈大势已去,城池很快告破。然 而,明军进城后,并没有严格实行纪律,导致局面失控,敌友不分,演变 成一场毫无悬念的大屠杀。本来是站在明军一方的觉昌安和塔克世,也未 能幸免,双双阵亡。 噩耗传来,努尔哈赤悲痛之余,积极上访,严正抗议,让明军给予一 个明确的说法和解释。他强烈要求严惩肇事者与相关人员,尤其是负有直 接责任的尼堪外兰,并声明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由于涉及政府官 员与各方面的关系利害,面对原告的控告,明朝还是做出了积极的回应, 对案件高度重视,成立了事故调查委员会,由朝庭出面督察协办,然而最 后却判定为“误伤”,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同时为妥善解决善后事宜, 减少影响,由朝庭出面,决定恢复努尔哈赤祖、父的名誉,追认为烈士, 给予努尔哈赤子袭父职的待遇,发放慰问金,勒书一道,建州卫都督册书 一函,龙虎将军印一颗,战马三十匹。 然而,对于努尔哈赤要求严惩尼堪外兰的要求,明朝政府不予批准。 不仅如此,朝廷还下令嘉奖尼堪外兰,立他为女真之主,遂使尼氏威望剧 升,势力激增。连努尔哈赤之大、二、三伯祖及五、六叔祖的子孙,亦立 誓归附尼氏,欲杀努尔哈赤以邀功。这样一来,努家与尼家之间势成水火 ,形势对努尔哈赤非常不利,可谓众叛亲离,孤立无援,很可能面临灭门 之灾。 二十五岁正是一个人青春年华最美好的时刻,对于努尔哈赤来说,他 的人生刚刚趋于安定,虽有不足,尚能温饱。但眼前的形势必将使他求温 饱而不能,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但在这一刻努尔哈赤选择 了爆发,也选择了历史的走向,而历史就是在这种偶然的不经意间改变了 方向。 该出手时就出手,努尔哈赤很明白先发制人的重要性,也非常清楚自 己当下的处境,一无钱,二无人,取胜的关键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速战速决,当然也可能自己就彻底“绝”了。鉴于目前的情形,努尔哈赤 多方积极联络部族好友。事有凑巧,就在这个时候,有些苏克苏浒河部内 的小部落首领,很是反感尼堪外兰这样背叛本民族,向明朝递送情报的人 。他们表示,他们不愿意仰赖尼堪外兰之流,而要跟着努尔哈赤奋斗下去 。得到了本族众人的响应,努尔哈赤非常高兴,他不禁杀牛以祭天,与大 家共同对天发誓,并充分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在介绍这场战斗前,我们先来说说尼堪外兰这个人。尼堪外兰,也叫 尼堪外郎,姓佟佳氏,是金代女真人的后代。与努尔哈赤相比,算是正宗 土著居民,一直居住在辽宁东北部地区,世代效忠于明朝,从不挑头闹事 ,相反还处处与明朝实行非暴力合作,是明朝安插在女真部落里的内线。 明朝借助他来维持女真族内部的实力均衡,分而化之,有利于统治。而尼 堪外兰则狐假虎威,趁机扩张自己的势力,双方力求“双赢”。但尼堪外 兰外强中干,做做投机还可以,要真正领兵作战,却不堪一击。 努尔哈赤也看到了这一点,尼堪外兰并不可怕,有顾忌的是他身后的 明朝军队。因此,只有奇兵奔袭,力求“斩首”,造成既成事实,才能扭 转局面。据考证,努尔哈赤的这次起兵人数不多,少则三十余人,多则百 余人,然而就是这微不足道的兵力,竟然使努尔哈赤一战成名。 这场战斗几乎毫无看点。在图伦城里养尊处优的尼堪外兰,一听说努 尔哈赤已经起兵,缺钙的他马上尿了裤子,没有一点抵抗,便携妻带子, 丢下军民,逃到了嘉班。努尔哈赤首战告捷,他“以兵不满百,甲仅十三 副”,兵不血刃,便占领了图伦城。 纵观历代军事史,这次战斗,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战术上,都没有 太多的可圈可点之处。如果硬要从中找出一点制胜心得,无非是努尔哈赤 胜在青年气盛,敢于冒险,再加上对手太软弱,原本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却不战而逃。这一战努尔哈赤胜得侥幸,正是这侥幸的一战,便从此开始 了一个王朝的辉煌历史。P12-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