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大字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大字本)
作者: 本书编写组
出版社: 人民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1.10
折扣购买: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大字本)
ISBN: 978701023184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0月25日,志愿军利用 战略上的突然性,在运动中 捕捉战机,出其不意地打击 敌人,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 的帷幕,首战告捷。这一天 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纪念日。到11月5 日第一次战役结束时,志愿 军把敌人从鸭绿江边赶到了 清川江以南。 美国当局仍然错误地低 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 心和力量,继续部署全面攻 占朝鲜北部,并扬言“圣诞 节前结束战争”。毛泽东、 彭德怀采取诱敌深入、集中 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 针,于11月下旬发动第二次 战役。志愿军在敌机狂轰滥 炸、我军后勤供应不上且气 候严寒的极端网难条件下, 英勇作战,歼灭和重创包括 美军“王牌”陆战第一师在内 的大批敌军。12月6日,收 复平壤。到12月24日战役 结束时,帮助朝鲜人民收复 了“三八线”以北绝大部分国 土,迫使敌军从总进攻变成 总退却。志愿军站稳了脚跟 ,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 ,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 定了基础。随后,志愿军相 继进行了3次大的战役。到 1951年6月10日,5次战役 共歼敌23万余人,把战线稳 定在“三八线”附近。以运动 战为主要作战形式的抗美援 朝战争第一阶段结束。 美国政府意识到,要打 到鸭绿江边迅速结束朝鲜战 争已经毫无希望,被迫同意 进行谈判。从1951年7月开 始,双方举行停战谈判,抗 美援朝战争进入谈谈打打、 以打促谈,以阵地战为主要 作战形式的第二阶段。美国 在军事分界线、遣返战俘等 问题上设置障碍,破坏谈判 ,并不断以武力相要挟。美 国动用陆军的1/3、空军的 1/5和海军的近半数投人朝 鲜战场,企图用疯狂轰炸我 交通补给线的“绞杀战”、海 岸进攻等军事手段迫使我方 在谈判中屈服。志愿军坚决 贯彻毛泽东提出的“充分准 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 到结束战争”的总方针以及“ 零敲牛皮糖”的战术,将阵 地防御和运动战相结合,积 极进行战术反击作战,粉碎 了敌军的一次次进攻。 1952年10月,“联合国军 ”发动“金化攻势”,向处于 战略要冲的上甘岭实施猛烈 进攻。在长达43天的上甘岭 战役中,敌军共向这块3.7 平方公里的土地倾泻了190 多万发炮弹和5000多枚重 磅炸弹,山头几乎被削低两 米。志愿军依托坑道工事顽 强阻击,在炮兵火力支援下 ,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 ,打退敌人670多次冲击, 共毙伤敌2.5万余人,击落 击伤敌机274架,击毁击伤 大口径火炮61门,守住了阵 地。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使 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整个 正面战场完全掌握了主动权 。中国国内部队轮番入朝作 战,年轻的志愿军空军也开 始出战,共击落敌机330架 ,击伤95架。美国在战场上 没有得到的东西,在谈判桌 上同样没有得到,不得不于 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 上签字。 在志愿军浴血奋战的同 时,中共中央统揽全局,实 施有力的战争动员和正确的 战争指导,采取边打、边稳 、边建的方针,开展了波澜 壮阔的抗美援朝运动,全国 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共同支 撑起这场事关国家和民族前 途命运的伟大抗争。全国掀 起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 热潮,各行各业节衣缩食, 踊跃捐献飞机大炮。到 1952年5月底,全国共捐献 5.565亿元(旧币),折合 3710架战斗机。工人、农 民掀起爱国主义生产劳动竞 赛和增产节约运动,提出“ 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 炮”“要人有人,要粮有粮” 等口号,有力地支援了志愿 军英勇作战,为战争的胜利 提供了坚强保障。 在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 悬殊的情况下,中国人民赢 得了这场战争,打破了美军 不可战胜的神话,这场战争 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没有 胜利班师的战争。在异常残 酷的战争中,志愿军指战员 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 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 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 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 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 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 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 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 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 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 朝精神。志愿军将士面对强 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 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 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 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 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 诗。志愿军先后涌现出杨根 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 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 功臣集体,在全国人民的心 目中,志愿军将士无愧为“ 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 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 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 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 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 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极 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 信心和自豪感。经此一战, 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奠 定了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 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大 国地位。中国人民用胜利向 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 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 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 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 了!” P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