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教育心理学
作者: (奥地利)阿德勒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7.70
折扣购买: 儿童教育心理学
ISBN: 9787515820897

作者简介

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曾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后因分歧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创立个体心理学,另建立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1920 年后任教于维也纳教育学院,成立儿童指导中心;1926年,受聘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35年,在美国创办了国际个体心理学学刊;1937年,他受邀到欧洲讲学,因疲劳过度,心脏病突发离世。1976年,以他的心理学理念为基础而成立的S.T.E.P.父母效能培训课程风靡西方。其代表作有《自卑与超越》《生活的科学》《神经症问题》《儿童教育心理学》《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等。

内容简介

我们会问一个儿童为什么懒惰,但我们不可能从他身上得到我们想知道的根本原因;同样的,我们会问一个儿童为什么撒谎,但是无法从他身上得到我们想要的原因。 深谙人性的苏格拉底就说过:“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既然如此,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一个儿童来回答如此错综复杂的问题?毕竟回答这些问题对一个心理学家来说也是勉为其难的。了解个体某一行为表达的含义的前提是,我们要想办法了解他的整体人格。这个办法并不是描述这个儿童的具体行为,而是要理解儿童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摆在他面前的任务。 下面这个例子将会阐释了解儿童整体生活背景有多么重要。 一个13岁的男孩有一个妹妹。在他8岁之前,他是家里唯一的孩子,这段时光里,他过得快乐美好,他周围的每个人都乐于满足他的每个要求。 他的父母都对他宠爱有加,他的父亲喜欢安静,性情温和。他的儿子依赖他,他感到很高兴。但孩子一般都对母亲更亲近些,更何况他的父亲是个军官,经常不在家。他的母亲是一个聪明善良的女人。她总是尽量满足这个既依赖又固执的儿子的每一个心血来潮的要求。 不过,当儿子表现出没有教养和胁迫性的态度和动作时,母亲也会很生气,母子关系因此出现了紧张状态。这种紧张状态首先表现在男孩总是试图支配他的母亲,对她专横霸道、发号施令,总而言之,他就是无时无刻地以各种无礼的方式来引人注目。 虽然男孩总是在制造麻烦,但他的本性并不坏。因此,他的母亲总是宽容他无礼的态度和行为,依然帮他收拾衣服,辅导功课。这个男孩笃定他的母亲会帮他解决遇到的任何困难。毫无疑问,他也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同其他儿童一样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直到他8岁的时候,他在小学的学业进展顺利。 有了妹妹之后,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使得父母对他难以忍受。他开始自暴自弃、漫不经心、懒散拖沓,这让他的母亲觉得崩溃。一旦他的要求没有得到及时地满足,他就会扯母亲的头发,拧她的耳朵,掰她的手指,使她不得安宁。 他拒绝改正自己的行为方式,随着他的妹妹的长大,他愈加坚持自己的行为模式。妹妹很快就成了他捉弄的目标。虽然他还不至于伤害妹妹的身体,但是他对妹妹的嫉妒之心是显而易见的。他的恶劣行为始于妹妹的诞生,因为从那一刻开始,妹妹就成了家庭关注的焦点。 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一个儿童的行为开始变坏,或者出现了新的令人不快的迹象时,我们不仅应该注意出现这种情况的时间,还要调查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诚然,这两件事的因果关系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物理学的因果关系,因为我们不能够宣称,一个孩子的行为变坏是由另一个更年幼的孩子的出生导致的。但我们可以肯定,落向地面的石头必然会朝着一定的方向以某一种速度下落。而个体心理学所做的研究使我们有权宣称,造成行为倒退的,严格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并不起作用,而是那些不时产生的大大小小的错误在发挥作用。而这些错误的产生,影响了个体成长。 人在心理成长过程中会犯错误,这无可厚非。这些错误和其结果密切相关,集中体现了某种失败或者某种错误的人生方向。问题的根源在于人需要在心理上确定一个目标,而心理目标的确定涉及人的判断,而一旦涉及判断,就会有出现错误的可能性。 目标的确定早在儿童时期就开始了,一般来说,儿童在2~3岁时就为自己确定了一个追求优越的目标。这个目标指引着他们,激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来达成。错误目标的确定通常是基于错误的判断。不过,目标一旦形成,它就会不同程度地约束、控制着儿童。儿童把自己的目标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也会调整自己的生活,以便全力以赴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展开追求。 因此,儿童对事物的个体性的理解决定着他们的成长,这一点非常重要。当一个儿童陷入新的困境时,他的行为会局限在自己错误的认知中,认识到这一点同样也很重要。正如我们所知,客观情景在儿童的头脑中留下客观印象,但这并不取决于客观的事实或情况,而取决于儿童如何看待这一事实。 推荐1. 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代表作,写给每一个父母与教师的心理学读本,帮助家长与教师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推荐2. 别让教育伤在不懂孩子上。每个人都是一幅画作,又是这幅画的作者。我们要全面观察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特别是个体在儿童时期形成的认知偏差,因为这种偏颇的认知会影响他以后的人生。 推荐3. 阿德勒认为没有一个孩子有问题。为什么孩子不服你?不肯听你说?孩子情绪、行为失控?当遇到这些问题时,不要把责任推给孩子,家长首先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