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3.70
折扣购买: 章太炎和他的时代
ISBN: 9787208167452
史学方面,章太炎虽然 曾一度表示要用新的方法 写《中国通史》,却并未 实现,讲国学时又一度认 为史学不宜讲,尽管后来 也讲了,所以几乎没有史 学著述。其文学除语言文 字的小学外,观念与后来 大相径庭。经过文学革命 ,所谓旧文学的观念,今 人大都已经难于理解,为 此民国时期北京大学的中 国文学系内斗了将近二十 年。此外,太炎的学问, 并非一成不变,今人所推 崇的,或许恰是其短,而 非所长,如医学;或是早 年偏好,后来放弃,如佛 学;或是原来趋新,继而 改弦易辙,如西学东学。 不明章太炎学问的境界与 局限,而尊奉其人其学, 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章太炎的诸子学是一个 值得深入讨论的范例。清 代学问有所谓由经入史以 及诸子学复兴之说,前者 涉及经史关系的纠葛,未 必如今人所以为的是不同 学科的畸轻畸重甚至取舍 ,后者本来就在经学理学 的范围之内,不过提到所 谓平等的地位。胡适撰写 《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 时,认为章太炎最拿手的 是诸子学,胡适提出关于 整理哲学史料的办法共有 三种,校勘、训诂之外, 就是贯通。“贯通便是把每 一部书的内容要旨融会贯 穿,寻出一个脉络条理, 演成一家有头绪有条理的 学说。” 宋儒注重贯通,但不明 校勘训诂,所以流于空疏 臆说。清代汉学家精于校 勘训诂,但不肯做贯通的 工夫,所以流于支离琐碎 。到了章太炎,才别出一 种有条理系统的诸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