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眼中的四川历史名人. 第二辑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据史料记载,蜀地第一 次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学术事 件是汉文翁化蜀,自此文翁 贤名在蜀地内外传颂。 “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 邻有一首咏文翁的五律《文 翁讲堂》:锦里淹中馆,岷 山稷下亭。 空梁无燕雀,古壁有丹 青。 槐落犹疑市,苔深不辨 铭。 良哉二千石,江汉表遗 灵。 西汉初年文翁兴学,使 蜀地精神文化发生了质的飞 跃。它不仅具有首创地方官 学的意义,而且更重要的作 用在于:它引入中原文化, 并按照蜀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接受了中原文化润泽。卢照 邻把文翁石室比喻为“岷山 稷下亭”非常恰当,“稷下学 宫”位于山东省临淄市齐国 故城,为战国时期各派学者 荟萃中心。事实证明,文翁 石室确实承接了“稷下学”的 育人教化之功。 扬雄《蜀王本纪》里有“ 蜀左言,无文字”之记载。 这就是说,古蜀时代仅有一 些片言只语的神话和掌握在 极少数权力者手中的“巴蜀 图语”,群体精神形态并没 有发展到理性化程度,文化 普及程度明显低于中原。所 谓“开明王朝”,远未达到文 化的“开明”。 直至西汉年间,蜀郡太 守文翁在成都兴学,建立文 翁石室,地方政府办学这种 全新的办学模式应运而生。 文翁石室是中国最早的地方 官办学堂,也是世界上最古 老的地方官办学校,“蜀学” 作为一个地域文化概念也源 自文翁……它填补了中央太 学与私学之间的教育空白, 开创了全国地方政府办学的 先河。就在汉武帝将文翁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