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9.40
折扣购买: 不战而胜:管仲
ISBN: 9787577203485
尚儒 历史学硕士,湖北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协会会员,出版作品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用毅志统治王朝的女人:武则天传》《隐忍谋天下:司马懿传》,还在《意林》《十月》《花城》等文学杂志发表过多篇文学作品。
管仲十二岁时,便不再去慎邑的学塾读书,他觉得学塾已经不能再教授自己更多的知识学问了。在家里,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帮母亲做事。他时常砍柴,挑到城里去卖钱或换点家里需要的东西;下雨天,则在河沟里捕捉鱼虾,既可做自家菜肴,也可到城里去卖钱。这虽勉强算是财路,但离他“钟鸣鼎食”的生活目标,相去甚远。 一天,管仲挑柴到城里去卖,途中遇见一位常在颍水边垂钓的老者。他礼貌性与老者打过招呼后,正要擦身而过,忽听得老者说道:“公子此趟入城切要快去快回,免得淋雨生病。” 管仲迟疑了一下,放下挑子,问道:“这青天白云,日光炫目,老伯何出此言?” “老朽只是担心公子淋雨生病。”老者认真说道。 管仲还想再问,老者摆了摆手说:“公子快去吧,免得耽误了时辰。”管仲只得挑起柴,快步往城里赶,一路上他都在想着老者之言是何意,但越想越是一头雾水。管仲的这担干柴很幸运地被人买下,想起老者的劝诫他不敢多逗留,立马折返回家。他希望归途中还能遇上那个垂钓老者,以释疑解惑。 说来也巧,管仲刚走到之前与老者相遇的地方,就听见一阵春雷炸响,乌云滚滚而来,霎时间天地间昏暗一片。他心中大骇,不知往何处躲避,忽抬头看向前,只见那个老者拿着竹笠和蓑衣站在离他不远处,正向他招手。待管仲走近,老者问:“公子是往茅庐避雨,还是穿戴雨具继续赶路?”管仲没丝毫犹豫选择了前者,此时一道闪电划过,天空像突然裂开了一道口子,豆大的雨点从里面倾泻而出。 管仲随老者跑进了茅庐,老者搬来木桩凳让他坐下,缓声说道:“公子入茅庐,除了避雨,想必还有不少疑问求解吧。” 管仲木讷地点点头,两眼直直地看着老者。他这时才发现,老者神情俊朗,目光深邃,透露出智者气质。 “我与你之渊源,说来话长。”老者将自己的木桩凳往管仲身边靠了靠,接着说道,“四百多年前的牧野一战,周武王姬发战胜了商纣王帝辛,灭商立周,但他并未完全歼灭商的武装力量,以示仁德治天下。为了控制各方,威服南土,周武王决定‘作大邑成周于土中’,定鼎于郏鄏(洛邑)。同时,为了统治商朝的遗民,武王采用周公的分化利用策略,对他们既要进行武力监视,又要施以笼络。通过纣王子武庚控制商人,并由武王弟管叔、蔡叔、霍叔加以监督,把商王畿分为邶、卫、鄘封区。殷都以东为卫,由管叔监之;殷都以西为鄘,由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邶,由霍叔监之。 “很可惜,第二年周武王病逝。临终前,武王将封在鲁的周公旦喊到面前交代,决定由他摄政将周朝大业延续。旦考虑到兄弟太多,如果宣布武王的这个决定,天下会由此不得安宁,刚刚平定的局面,势必会狼烟再起!于是,与太公姜尚商量后,他毅然决定由武王的儿子姬诵继位,成为周成王。但成王诵年幼,还不能独立管理朝政,旦又以成王年幼,自己代成王行事。对此,管叔鲜非常不满,认为旦借口让姬诵继位,实际上仍是为了篡权,于是煽动蔡叔、霍叔,怂恿蛰伏已久的武庚及东方诸方国,以‘周公将不利于孺子’为借口,企图起兵夺位。 “武庚早有复国的野心,听到管叔有这种想法,自然高兴,立刻开始灭周复商的谋划。为了探明蔡叔度和霍叔处的态度和立场,他决定亲自造访这‘三监’。他先分别派人送给三位诸侯王上千钟琼浆,然后一一登门拜访。在与他们的寒暄和觥筹交错中,他探听到他们对周公旦不满的具体原因。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朝中已有人动员召公奭出面质问周公旦。武庚听闻后更是窃喜,立刻按照三位诸侯的喜好,分别送上珍贵礼物。管叔鲜得了宝贝,高兴得不得了,连连拍着武庚的双臂说:‘得君如此厚待,不知何以为报!君之恩惠重于江山啊!’武庚提醒说:‘管叔醉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啊!若不成大业,何谈富贵?’管叔鲜明白过来,连连说:‘君之所言极是!我们都盼着成就一番大业。只怕力量还不足以与周相抗。’武庚觉得管叔鲜言之有理,为了收买人心,他将当初商纣王赐予自己的珍贵鼎器取出来,分别送给奄、庸、蒲姑、熊、盈及徐夷、淮夷等诸侯,表明如果他们愿意追随自己灭周复商,一定保他们万世荣华富贵。这些诸侯国的武装力量一旦调动起来,无疑是成功的有力保证。武庚再次鼓动他们,称事成之后,几位诸侯不仅能扩大疆域,且不用再向朝廷进贡,每年还能够得到朝廷的封赏。这些诸侯都大受鼓舞,纷纷表示愿意出兵相助。 ◎ 以无形之刃破敌,凭绝对实力讲话!从籍籍无名的贫寒之士,到“华夏第一相”,被誉为“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 ◎ 经商数次血本无归,他却以商止战,数次以极具创造力的货币手段使敌人未战先溃,堪称经济战的鼻祖。 ◎ 从军屡成战场逃兵,却九合诸候,一匡天下,使原本偏居东海一隅的齐国国富兵强、辅佐齐桓公统领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 管仲推行“慈于民,予无财;宽政役,敬百姓”的政策,尽量做到“静其民而不扰,佚其民而不劳”,主张“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 ◎ “义利统一、相互为用”,管仲坚持把“义”放在首位,以义导利,以义生利。其与后世儒家思想中的“重义轻利”“以义制利”等观念不谋而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思想之一,对后世的治国理政之策有着深刻的影响。 ◎ 管仲认识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故十分重视生产力的发展。 ◎ 粮是定国之本。他在鲁国高价收购布匹,在楚国高价购买麋鹿,在衡山国广泛收购兵器,使三国错失农时,粮食欠收,虽然他们财富堆积如山,却一粮难求。结果管仲不动兵戈,不费民力,使这些国家不得不臣服于齐国。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