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精)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三部 剑与道 从公元前300 年至公元600 年前后:中国、印度 和欧洲的古典帝国及其与新兴宗教的遭遇 耶稣诞生时,地球上大约有一半的人口都生活在两 大帝国中。但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个事实:远离大 城市的农民很难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他们只能了解到有 限、失真的信息。这是世界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情况。罗 马帝国和汉帝国大致同时兴起,其统治的人口也大体相 当:在鼎盛时期,罗马帝国有4500 万人;根据税收状 况推断,汉帝国有5760 万人。两大帝国的领土面积也 不相上下,大约都是400 万平方公里。不同的是,一个 帝国坐落在内陆海洋的边缘,另一个帝国坐落在河流交 错的辽阔平原。它们的军队看上去也很相似:统一配备 了盔甲和武器,行军列队整齐划一,都有战车和骑兵配 合作战。 罗马人崇拜家神和祖先,中国也是如此。他们都讲 求实际,注重现世生活。他们也都唯我独尊,认为自己 比任何潜在的对手都更严肃、守礼和文明。罗马皇帝宣 称要统治“全世界”,中国皇帝则认为“普天之下,莫 非王土”。罗马人修建了令人赞叹的高墙以抵御异族入 侵,中国人也是如此。罗马人拥有笔直的道路,中国人 挖掘了漫长的运河。两大帝国就连行政区划的数目也大 致相当。两国政府也都会用实际利益来激励军队——战 斗结束后,中国军人可以凭敌人的首级获得金钱和更高 的地位,而英勇的罗马军人则可以赢得家乡的土地。 在地中海世界的边缘,罗马帝国击败了众多敌人, 崛起为强大的国家。在中国,地处边鄙之地的秦国统一 了六国,终结了战乱,为汉帝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罗 马人和中国人彼此知之甚少。他们相隔大约4500 英里 ,炙热的沙漠和高大的山脉阻挡了人员往来。而海路则 更长,比陆路远了大约2000 英里。1 尽管如此,两大 帝国仍存在微弱的交流。罗马人对中国的认识很模糊。 在他们的头脑中,中国是个神话般的国家,位于遥远的 东方。在古罗马语言中,“赛里斯”一词可能就指中国 人。 公元97 年,中国将军班超曾派遣使节出使罗马帝 国,但使节本人并未见到罗马皇帝图拉真。由于路途实 在遥远,使节半途而废,返回国内。因此,历史上一次 伟大的“倘若如此”假设就在埃及以东某个尘土飞扬的 驿站中夭折了。2 这位名叫甘英的使节搜集到许多关于 罗马人的传闻。他报告说,罗马帝国有四百多座城池, 都城坐落在一条大河的出海口。罗马人身材高大、为人 诚实。他们从杰出的大人物中选举国王。在遭遇灾祸时 ,这些杰出人物会代替民众接受惩罚,毫无怨言。3 甘 英说,罗马“国王”手下有 36 位大臣参与议政,他也 会接受老百姓的请愿。这是千真万确的,因为他大致勾 勒出罗马元老院的模糊轮廓。很明显,中国人对这种政 治观念(同时容纳胜利者和失败者)感到既陌生,又好 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