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讲给华为人的100个故事(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
作者简介
余胜海,1964年生于湖北随州,北京大学MBA,资深媒体人、著名财经作家,追踪采访和潜心研究华为22年,是华为成长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曾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中国首届博客大赛十佳博主”“当当年度影响力作家”“全国最具影响力自媒体人”等称号,专注媒体传播、企业管理和商业案例研究,著有《华为知识型员工管理之道:用好人,分好钱》《华为还能走多远》《任正非和华为:非常人非常道》《任正非:成就员工就是最好的人性管理》《绝不雷同:小米雷军和他的移动互联时代》《不折腾:大众创业成功法则》《企业家大败局》《能源战争》等20余部颇具影响力的畅销书,多部作品在国内获奖并译成外文出版,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内容简介
玉米饼 任正非1944年10月25 日出生于贵州省镇宁县, 他的父母在一个偏远贫困 的山区任教,生活条件异 常困苦,任正非兄妹七个 ,他排行老大。 那时,一家九个人, 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资来生 活,有时候连孩子几块钱 的学费都交不起,经常要 到处向人借钱。即使在这 样的环境下,任正非的父 母依然坚持让孩子们都上 学读书,没有让他们放弃 学业。 在任正非的心底,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留给他的 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每 天早上母亲塞在他手中的 一块玉米饼,而这是“从 父母与弟妹的口中抠出来 的”。2001年2月,任正非 在《我的父亲母亲》一文 中写道: 我的青少年时期是在 极度贫困中度过的。我在 19岁之前没穿过一件新衣 服,直到高中毕业从没有 穿过衬衣。直到上大学时 ,妈妈给我做了两件衬衣 ,我当时拿着新衬衣,真 想哭。因为,我知道我有 了衬衣,弟妹们就会更难 了。因为上学的孩子多, 每到新学期母亲就开始为 子女的学费发愁,经常要 到处向人借钱。 在那个物质极度缺乏 的特殊年代,最让人难忘 、难以忍受的就是饥饿了 。我从小到大,最深的记 忆就是吃不饱,我最大的 梦想是能吃一个白面馒头 。 虽然为饥饿所折磨, 作为长子的我不敢随便动 家里的存粮,因为我知道 父母也一起挨饿,而且还 要留给弟妹们吃。 在高三那年,母亲经 常早上额外塞给我一个小 小的玉米饼,支撑我上学 读书。 1963年,我考上了重 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合并 为重庆大学),但此时家 里的经济状况更加捉襟见 肘,弟妹的处境也更加艰 难。母亲竭尽全力为我准 备了两件衬衣和一条拼接 起来的被单,陪伴我度过 了四年艰苦的大学生活。 其他弟妹有些高中、 初中、高小、初小都没读 完,他们后来适应人生的 技能,都是自学来的。 任正非时常想起这段 往事,感慨地说:“我能 考上大学,小玉米饼的功 劳巨大,这个小小的玉米 饼是从父母与弟妹的口中 抠出来的,我无以报答他 们。如果不是这样,也许 我创办不了华为这样的公 司,社会上可能会多一名 养猪能手,或街边多一名 能工巧匠而已。现在回顾 来看,艰苦的生活以及心 灵的磨难是我人生的一种 宝贵财富。” 【故事点评】 任正非的青少年时期 是在极度贫困中度过的, 从小到大,他最刻骨铭心 的记忆就是吃不饱,最大 的梦想是能吃一个白面馒 头。饥饿贫寒的经历让任 正非养成了不自私、不贪 婪的品性,让他常怀感恩 之心,并时刻保持艰苦朴 素的生活习惯。而这些基 因,都是他从父母那里传 承下来的。家庭对他的性 格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有理由相信:任正非身 上的企业家特质主要是在 苦难的生活经历中塑造的 ,而这些特质必然会深刻 地影响任正非,让他明白 “活下去”的重要意义。 P2-3 1.作者是华为研究专家,潜心研究华为与任正非23年,作品得到市场认可。本书为作者第五本华为系列作品。 2.形式轻松生动。本书以故事形式娓娓道来,区别于同类企业管理或者人物传记书,读者将会有不一样的阅读体验,于轻松之中领悟管理的真谛。 3.内容全面、时效性强。既讲述了任正非的人生经历,也阐述了华为的管理经验。 4.每个故事设置【故事点评】栏目,深入阐述故事背景和管理知识,画龙点睛,干货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