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文联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11.70
折扣购买: 荀子(国学经典全注全译)(精)
ISBN: 9787519020804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赵国人。当时人们尊称他荀卿,汉代因避宣帝讳,写作孙卿。早年曾游学于齐国,广泛接触各派学说。到过秦国、燕国,回过赵国。在齐襄王在位时(公元前283年一前265年),荀子第二次回到齐国,“荀卿最为老师。”他三次被推为祭酒(年高望重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在范雎相秦期间(公元前266年一前255年),荀子到秦国见过秦昭王。昭王问:“儒无益于人之国?”荀子回答说:“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儒之为人下如是矣。”(《儒效》)。“应侯(范雎)问孙卿子日:入秦何见?’’荀子回答说:“形胜”“百姓朴”、“百吏肃然”、士大夫“明通而公”,朝廷“听决百事不留”,“治之至”;然而“殆无儒”,是“秦之所短”。由于秦国实行法治,荀子以儒治国的思想就行不通了。齐人有人谗言荀子,于是荀子离开了齐,来到楚国。公元前255年被任为兰陵令。但有人认为荀子对楚国来讲是个危险。所以荀子又辞楚来到赵国,赵国拜其为上卿。后来楚国有人向楚相春申君进言请荀子回楚。于是春申君派人请回荀子,复任兰陵令。公元前238年,春申君被李园杀害,荀子罢了官。不几年荀子去世,死后葬于兰陵。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蒙恬、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
【译文】 荀子劝说齐国的相国说:“处在能够制服别人的 权势地位上,又能实施制服别人的办法,使得天下没 有人怨恨,商汤、周武王就是这样的君主;处在制服 别人的权势地位上,却不能实施制服别人的办法来拥 有统治天下的权势,最后,哪怕要求做一个平民百姓 也不可能办到,夏桀、商纣王就是这样的君主。这样 看来,那么得到制服别人的权势地位,远远及不上实 施制服别人的办法。 “做君主和相国的,是用权势来制服别人的。能 够做到对的就认为对,错的就认为错,有才能的就认 为有才能,没有才能的就认为没有才能,摒弃自己的 个人欲望,把施行正确的法律制度与道德规范认为是 可以同时存在的,这就是制服别人的办法。 “现在您相国上能独得君主的宠信,下能独揽国 家的大权,处在制服别人的权势地位上,这些方面您 的确已拥有了。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不利用这制服 别人的权势地位、实行制服别人的办法、寻觅仁慈忠 厚明智通达的君子而把他推荐给皇上呢?您和他一起 参与国家政事,判断是非,如果能够这样,国内还有 谁敢不遵行道义呢?“君主与臣子,上级与下级,高 贵的与卑贱的,年长的与年幼的,以至于平民百姓, 没有谁不遵行道义,那么天下还有谁不想会聚到我们 这个遵行道义的国家来呢?贤德的人士向往相国所在 的朝廷,有才能的人士仰慕相国管理下的官职,好利 的百姓没有谁不愿意把齐国作为自己的归宿,这就是 统一天下了。相国如果舍弃了上面所说的这些事,而 只是采用那些世俗之人所采用的办法,那么王后太后 就会在后宫捣乱,奸诈之臣就会在朝廷捣乱,贪官污 吏就会在官府捣乱,群众百姓都会把贪图私利互相争 夺作为习俗,难道像这样就可以维持国家了吗? “如今,庞大的楚国威逼在我们前面,巨大的燕 国盘据在我们后面,强劲的魏国进犯我们右边,西部 边境形势,像没有断绝的绳索一样危急,而楚国则据 有襄贲开阳两城临近我们的左边,这样,只要一个国 家图谋进攻,其他三国必然会起来乘我之危。如果这 样,齐国必然会四分五裂,国家也就会像借来的城池 一样最终归属他国,必定会被天下人所耻笑。怎么办 呢?制服人的办法与制服人的权势地位,哪种值得采 用呢? “桀与纣,是圣王的后代子孙,是占有天下的人 的继承人,是权势地位之所在,也是天下的王室。土 地之大,仅境内就达方圆千里,人口之多,数以亿万 计,但转瞬之间,天下人都断然背离桀纣而投奔汤武 ,都转变过来憎恶桀纣而尊崇汤武,这是什么原因呢 ?桀纣哪些地方失策而汤武哪些地方得计呢?回答说 :没有别的缘故,桀纣最爱做百姓所憎恨的事;而汤 武最爱做百姓所喜欢的事。什么是百姓所憎恶的事呢 ?回答说:污秽、争夺、贪利。什么是百姓所喜欢的 事呢?回答说:礼义、辞让、忠信。现在的君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