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泊船

心中泊船
作者: 臧运玉 魏延江
出版社: 企业管理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0.80
折扣购买: 心中泊船
ISBN: 9787516427583

作者简介

臧运玉,现任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海洋石油船舶中心党委常委、工会主席,高级政工师,在党建思想文化、工会、团委等领域具有丰富的从业经历,多年分管宣传思想文化、工会、共青团、稳定、综治等工作,取得较好业绩。 魏延江,现任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海洋石油船舶中心副总政工师、党群工作部主任,高级政工师,具有多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历,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

内容简介

1975年3月12日,胜利油田在东营牛庄镇地质调查指挥部召开进军海洋工作会议,决定把勘探领域从陆地扩大到海滩和浅海。1975年4月,王树礼和李深言、郑幸福、吕先道4人,驾驶两艘部队退役的50吨炮艇(胜利401船、胜利402船),从天津来到了当时的山东省黄县龙口镇龙口港码头,成为胜利油田第一批船员和船舶(郑幸福、吕先道后调离胜利油田)。 初到异地,王树礼他们两眼一抹黑,没有介绍信,没有联系人,不知道来干啥,他们被龙口港码头管理人员当作盲流,反复盘问,撵来撵去,最后被赶到了龙口渔港。 几天之后,船上没有吃的了,李深言找到当地一个亲戚借了点粮食,才渡过难关。可船上没有淡水,人和机器都扛不了,他们是真犯了难。 在渔港码头熬了七八天后,胜利油田地质调查指挥四大队224地震队的领导和几个队员终于来到了龙口。 1975年8月初,在龙口镇和平大队老卫生院,胜利油田以胜利401船、胜利402船及4名船员和地质调查指挥部224地震队为主体,加上7月招收的17名海军退役战士,组建成立了浅海地震队,调度室就设在太平间。面对太平间,大家心里都不是滋味,王树礼到现在还在感叹,那可真是“船无码头人无家”啊!搞海上石油勘探咋就那么难! 胜利油田给浅海地震队下达的任务是:到渤海湾黄河入海口沿线、水深5米以内的海域进行石油勘察。 随后,又先后租用了3条渔船来配合实施海上勘探任务。人员、设备配齐后,王树礼他们就立即开往黄河入海口海域投入勘探工作中,渤海湾终于响起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声地震炮,标志着胜利油田正式开始“向海洋进军”。 随着海上石油勘探工作的开展,王树礼他们意想不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半个月后,船上就“弹尽粮绝”了,又遇上大风,他们被迫开往羊口港进行补给,但补给的水都是咸的,做饭根本不用放盐。 那段日子,王树礼他们天天在泥水里摸爬滚打,俨然就是一个个泥巴猴子。海上的渔民也看不出这是石油工人,地震队的人也觉得自己和渔民没啥两样——“远看是打鱼的,近看是挖蛤的”,这就是油田最初海洋石油人的形象。 即便是如此困难,到了1975年10月,浅海地震队还是按计划圆满完成了生产任务,队员们全部返回龙口休整。但进入冬季后,王树礼他们这些船员依然住在船上,生活条件相当艰苦,没电、没暖气,取暖是用煤油炉,设备因天气寒冷一天需要运行好多次,防止冻坏了。 到了1976年,原本就是部队退役旧炮艇的胜利401船、胜利402船两艘“先驱船”,历经高负荷运转变得更加破烂不堪,船体外壳及设备运行状况越来越差,先后发生了两次大的船体泄漏险情,船底锈蚀得已经无法修复,只得光荣报废。 同年6月,浅海地震队又接回了6艘部队退役的“云”字号船:胜利801船、胜利802船、胜利803船、胜利804船、胜利805船、胜利806船。 是一本真实记录胜利油田海洋石油船舶中心46年发展的图书,为人们进一步认识胜利油田海洋石油船舶中心提供了一个全面、准确、客观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