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智慧168/168系列智慧丛书

公关智慧168/168系列智慧丛书
作者: 赵文明
出版社: 机械工业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2.30
折扣购买: 公关智慧168/168系列智慧丛书
ISBN: 711118017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咸丰二年,二品侍郎曾国藩因丧母在家乡丁忧,时逢太平天国势力发展 到高峰期,曾国藩的家乡湖南也有一部分被太平军占据,长沙曾一度遭围困 。为此,清廷下令各地在籍的朝廷大员训练乡勇,以图扼制太平军的进一步 发展。 曾国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始组建湘军的。由于乡勇不属于正规军,没 有政府的资金支持,军饷费用要靠在当地自筹,其中很大一部分要靠地方乡 绅捐助而得,也就是说,曾国藩的湘军是靠“吃大户”起家的,因此,从湘 军建立的第一天起,就面临着严峻的公共关系问题,如果得不到公众的支持 ,湘军就无法支持下去。 由于晚清时期,朝廷的腐败导致军队管理松散混乱,作为正规军的八旗 军及绿营军不仅战斗力差,而且公众形象差到极点。曾国藩从一开始就已经 认识到公众形象对作战的影响,因此,他组建湘军的其中一条原则是坚决不 靠政府提供军饷,以避免受控于官僚,导致与绿营军一样的结果。他要组建 的是一支具有强大的战斗力、能获得民心支持的湘军。 在曾国潘看来,只要公共关系好,让民众认识到湘军可以切实保护他们 的切身利益不受损害,即使打了败仗还可以再招募人员接着打,因此,“民 心不可失”。基于此,曾国藩力图使湘军军纪严明,杜绝绿营军中经常出现 的骚扰百姓,甚至烧杀抢掠的现象,并且从一开始就坚决要求湘军的各级将 领与正规军及地方政府划清界线。 但是,问题也正出在了这上面。对于湘军而言,它要处理的公共关系是 立体化、多层次的。曾国藩关注了最大范围的普通群体中的公共关系,却忽 视了与之更近,影响更深的群体——地方政府官员。湘军虽非正规军,地方 官吏的支持却必不可少。由于曾国藩组建湘军的初期在这方面处理不善,他 的团练计划屡受掣肘和排挤,湘军也不得不于咸丰三年八月从长沙移师衡阳 。 在湘军组建最初的几年内,曾国藩与骆秉章的矛盾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作为停职在家丁忧的中央大员,曾国藩与地方官员的关系原本并不好处,加 上初期他锐意进取,标新立异,与地方官吏阶层的关系一直相当紧张。 曾国藩对这一层面公关问题处理不善使曾国藩本人和湘军的发展历尽磨 难。曾国藩丧母丁忧期间遇到的挫折是他出道以来遇到的最大的一次挫折。 当他力挽狂澜,稳定了两湖及江西的局面后,却被削权在家,一直未被启用 。但这个时期使他有时间静下心来反躬自省,并深刻地理解了老庄的“大柔 非柔,至刚无刚”的含义。此后的曾国藩一改过去的公关处理政策,以柔化 刚,很好地处理了原先一度非常紧张的关系。 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