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5.50
折扣购买: 沽酌集(精)
ISBN: 9787559832559
关于“周氏兄弟” “周氏兄弟”已经成了一 个专有名词,特指周树人( 鲁迅)与周作人。说来天下 姓周的兄弟该有不少,难得 用上这个称呼;绍兴这家兄 弟不止两位,别人也无法阑 入。这么说仿佛不大讲理, 但是的确如此。“周氏兄弟” 的说法,最早还是由他们自 己提出。一九〇九年三月《 域外小说集》第一册出版, 即署名“会稽周氏兄弟纂译” 。当然这多半只是陈述事实 而已。不过序言称:“异域 文术新宗,自此始入华土。 ”可以认为是这本书的特色 所在,亦未始不可看作译者 的一种姿态。后来他们对中 国文化的独特贡献,至少有 一方面是在这里。 代表“文术新宗”的周氏 兄弟未免登场太早,“华土” 一时不能消受;他们之引起 普遍注目,还要等上八九年 以后。届时二人皆已在文化 中心北京;蔡元培出掌北大 ,陈独秀主编《新青年》, 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舞台。 似乎“周氏兄弟”一说很快就 在一个圈子里流行了。一九 一八年三月十五日《新青年 》四卷三号发表刘半农《除 夕》一诗,有云: “主人周氏兄弟,与我谈 天,—— 欲招缪撒,欲造‘蒲鞭’, 说今年已尽,这等事, 待来年。” 刘氏自注:“(一)缪撒, 拉丁文作‘Musa’,希腊‘九艺 女神之一’,掌文艺美术者 也。(二)‘蒲鞭’一栏,日本 杂志中有之,盖与‘介绍新 刊’对待,用消极法笃促编 译界之进步者。余与周氏兄 弟(豫才,启明)均有在《新 青年》增设此栏之意,惟一 时恐有窒碍,未易实行耳。 ”钱玄同是周氏兄弟特别是 鲁迅投身新文学运动的有力 促进者,多年之后说:“我 认为周氏兄弟的思想,是国 内数一数二的,所以竭力怂 恿他们给《新青年》写文章 。”(《我对于周豫才君之追 忆与略评》)胡适一九二二 年八月十一日日记也写道: “周氏兄弟最可爱,他们的 天才都很高。豫才兼有鉴赏 力与创造力,而启明的鉴赏 力虽佳,创作较少。” 这些人不约而同地谈到“ 周氏兄弟”,显然首先是将 他们看作一个整体;这里“ 周氏兄弟”这一概念,涵盖 了二人在思想、才具和文学 活动上的某些共性。虽然他 们实际上各有所长,鲁迅之 于小说创作,周作人之于文 学翻译、文学理论、新诗创 作和散文创作,分别代表当 时的最高水平。但是这都可 以看作是“周氏兄弟”这一整 体所取得的成就。而且二人 的文学活动一时原本不能截 然分开,周作人那“中国新 诗的第一首杰作”的《小河 》,曾经鲁迅修改;鲁迅为 《域外小说集》新版作序, 署名“周作人”;周作人的几 篇杂感,后来也收入鲁迅的 集子《热风》。 “周氏兄弟”作为一个文 化概念,几乎与整个二十世 纪二十年代相始终。其实二 人间的亲情,在一九二三年 七月即告断绝,世上从此已 无周氏兄弟。然而恰恰是在 其后一段时期,“周氏兄弟” 被他们的同志,尤其是被论 战的对手一再相提并论,如 陈源说:“先生兄弟两位捏 造的事实、传布的‘流言’, 本来已经说不胜说,多一个 少一个也不打紧,……”(《 闲话的闲话之闲话引出来的 几封信·西滢致岂明》)后来 冯乃超攻击鲁迅,也说:“ 无聊赖地跟他弟弟说几句人 道主义的美丽的说话。”(《 艺术与社会生活》)从而赋 予了“周氏兄弟”超越于实际 意义之上的文化意义。“周 氏兄弟”已经成为二十世纪 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最重 要的文化现象之一。 在“周氏兄弟”成为一个 纯粹的文化概念的过程中, 一本二人均积极参与的杂志 《语丝》起了重要作用。《 语丝》前一百五十六期,周 作人事实上负全责,而鲁迅 为主要撰稿人之一;杂志在 北京被禁,移至上海再办, 由鲁迅主持,周作人发表文 章仍然不少。他们在各自开 垦自己的园地(鲁迅是《野 草》,周作人是《茶话》等 )的同时,经常共同出击, 或彼此呼应。及至鲁迅编完 《语丝》第四卷后,交卸编 辑职务,情况发生了重大变 化。从此二人很少在同一场 合发言,“周氏兄弟”失去了 共同语境。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