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自律从来都不靠硬撑

养成自律从来都不靠硬撑
作者: time刚刚好|责编:王慧敏
出版社: 台海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6.10
折扣购买: 养成自律从来都不靠硬撑
ISBN: 978751682616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二节 目标过大,让自 己倍感压力 上一节我们讲到每个人 身上都有一套自控系统,要 想确保该系统正常运转,前 提是意志力供给必须充足, 否则就会影响该系统的正常 运转。这时人们就会患上懒 癌,懒得执行、懒得自制、 懒得坚持。 懒癌患者数以万计,“致 病”原因也千奇百怪。我们 不妨先将“致病”原因一一剖 析清楚。此刻正在阅读的你 也可以自诊,只有知道“病 根”所在,才能更好地对症 下药! 制定目标几乎是每个人 都会去做的事。拥有明确的 目标,才会有努力的方向和 前进的动力。可就是这样一 件我们常做的事情,也未必 每个人都能做好。 在制定目标时,人们很 容易心态跑偏,急于求成, 将目标制定得过大。也许在 纸上写下目标、规划未来时 ,会让你感到热情高涨、信 心满满,仿佛自己已经搞定 了一切。但快乐总是短暂的 ,这一切都会在具体实施时 被打回原形。等到真正着手 去做时,才猛然发现,现实 和目标相差太大了,丝毫看 不到希望,担心自己的努力 会白费,加之各种各样的突 发情况、意外事件等不断打 乱自己的节奏,之前赋予希 望的目标,现在却只能带来 压力,最终只能心有不甘地 “缴械投降”,中断计划。 在我看来,世界上没有 不上进的人,每个人都知道 自己应该努力。之所以有人 颓废麻木、不求上进,是因 为他们想通过逃避的方式来 减轻自己的压力,让自己心 里好受一些。等过段时间, 他们又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 懒惰下去,于是又拿出一张 白纸,写下逆袭目标,决定 从明天开始发奋图强,至于 结局,还用我剧透吗? 我们在制定目标时,通 常会犯三个错误。 第一个错误是,我们很 容易低估完成一件事情的难 度,制定出和现有水平差距 过大的目标。 制定目标时,人们通常 是在大脑中进行简单的构想 ,而这种构想本身就可能缺 乏合理性。预想的进展都是 在一切顺利的前提下,但如 此完美的构想在现实生活中 的达成率微乎其微。暂且不 说我们很容易在“关键时刻 掉链子”,光是外部的不可 控因素就已经被我们严重低 估了。要知道,每天都会有 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影响 着我们的计划,干扰着我们 的情绪,左右着我们的发挥 。 这种自身盲目乐观制定 的目标,除了能在当时给自 己打打“鸡血”,振奋精神外 ,别无他用。 第二个错误是,我们很 容易高估自己的意志力。 人们会本能地低估完成 事情的难度和不可控因素, 还会对自身的意志力相当自 信,尤其在制定目标时。 举个例子。你现在告诉 自己,为了减肥从明天起不 吃晚饭。你可以体会一下你 现在的感觉。你觉得这并不 难,自己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因为现在的你并不饿,况 且计划明天才开始,此时的 你并不需要做什么。这下你 发现问题出在哪里了吧? 我们通常是在大脑中评 估行动计划的,而不是通过 实践去衡量坚持某种行动到 底有多难。我们从一开始就 已经错了,因为错误地使用 了“评估人”的身份。而执行 计划是需要身体力行的,但 我们却用假设来评估自己的 意志力是否够用。 当我们想要达成一个目 标、满足一个愿望时,我们 是处在“不达目的,誓不罢 休”的状态,觉得为了实现 目标,自己什么事情都可以 做。这样一来,我们高估自 己的执行力和意志力,就不 奇怪了。 第三个错误是,我们制 定目标时,会更加关注超出 个人能力之外的事情,而对 力所能及的事情多有忽略。 如果你在将目标付诸行 动时,更多的感受是无力和 迷茫,那么,很有可能是因 为你在制定目标时的关注点 是错误的。 美国管理学大师史蒂芬· 柯维提出了关注圈和影响圈 的概念,这能大致判断一个 人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 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 健康、子女、事业、工作、 国债或核战争等,这些都可 以被归入‘关注圈’,以区别 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 的事物。关注圈内的事物, 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 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 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 。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 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 他是否积极主动。积极主动 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 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 使影响圈不断扩大。反之, 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 ‘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 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 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 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 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 极行为寻找借口。” P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