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恒星的你
作者简介
丹·莱维特,美国科学纪录片和历史纪录片编剧兼导演。 他为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探索频道、科学频道、历史频道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等机构制作过纪录片,在撰写和导演获奖纪录片方面拥有超过25年经验。他制作的科学纪录片主题包括了科学史上的诸多突破,以及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和霍金及其伟大发现。另外,他制作的纪录片两度斩获金鹰奖,还入围过艾美奖,他的文字作品获得过马刺奖。《来自恒星的你》是丹·莱维特的第一部科普著作。
内容简介
引言 银行里的1 942.29美元 本书的灵感源于一个告诫。当十几岁的女儿决定成为素食主义者时,我想起了祖父的告诫。他曾经有一个狩猎小屋,他90岁了,仍然热爱捕猎。他告诉我,不吃肉是不健康的。我还记得亨利·戴维·梭罗曾从一位农民那里听到过类似的告诫:“你不能只吃蔬菜,因为它不能提供形成骨骼所需的原料。”农夫说这话时,梭罗站在健壮的公牛后面,他挖苦道,牛正用“植物转化的骨头”拉着“他和他那笨重的犁,尽管有各种障碍”。 所以当女儿告诉我她的打算时,我表示支持。我知道她就算成为素食主义者,她的骨头也不会有严重的危险。但我开始想知道我们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我大学时学过科学,也花了几年时间制作科学影片。我以为自己懂得不少。然而,我意识到,我对自身构成的了解还比不上我对电脑或汽车部件的了解。于是我开始提出问题。我们身体里有什么?答案似乎很简单:肌肉、器官和骨骼。它们是由什么构成的?细胞、分子和原子。继续……它们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嗯。这个问题就难多了。它们从哪里来?我不确定。我们要怎么了解这些?毫无头绪。 这些问题让我忙乱了起来:谷歌搜索,阅读,与极有耐心的科学家对话。我很快发觉自己被一个史诗般的故事迷住了。我发现人体中的原子见多识广,如果原子能说话,它们会一直说。它们的历史始于时间之初,而且只有众多惊人甚至骇人的发现才能揭示它们跨越数十亿年的戏剧性历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调查越来越深入。主题和关联浮现了出来,而且我发现,只要将眼光放长远,就会以一种我从未意识到的方式揭示我们存在的了不起。卡尔·萨根曾说过一句名言:我们都是星尘。 来看看这个不太可能发生的故事是怎样发生的。 ☉ 本书的故事始于一个真正离奇的发现:所有物质,我们周围和体内的一切,都拥有一个终极诞辰,即宇宙诞生的那一天。在我们身体中的原子向我们聚拢的漫长奇异之旅中,我们将看到它们如何变成恒星,如何帮助组建我们的星球,接着,在新生的地球遭受难以想象的灾难时,如何沉潜待发。一旦尘埃落定,那些无生命的原子在惊人的重组中产生了生命,改造了地球,并创造了植物,这最终使我们人类有了存在的可能。 最后,我们将看到我们的身体如何将餐盘里的食物转化为自身。要知道人体内部系统是如此庞大,以至于我们很难真正理解自身究竟有多复杂。你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马赛克,一个由30万亿个细胞组成的个体,每个细胞都由超过100万亿个原子组成,这些原子以疯狂的振动频率运动。组成你的原子比地球沙漠中所有的沙粒还要多10亿倍。如果你体重是68千克左右,那么你身上的碳足以制造约11.34千克的木炭,盐足以装满一个盐瓶,氯足以给几个后院游泳池消毒,铁足以制作一根约7.62厘米长的钉子。你如果给自己所有的元素排序,就会发现元素周期表上大约60种元素都在你体内。如果你能卖掉它们,你将获得1 942.29美元(具体金额因体重和市场价格而异)。 在追踪这个奇妙故事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我们能够重建我们的原子在数十亿年中的历史,这一事实就像我们能够从几滴雨滴的负面影响中拼凑出一场台风的历史一样令人惊讶。但线索就在我们周围,它们只不过隐匿了很久。它们存在于从太空如雨点般落下的不可见粒子的转瞬即逝的痕迹中,存在于每一种元素都发出的一组独特波长的光的事实中,存在于彗星返回地球的意外时间表中,存在于在水压能压碎骨骼的黑暗海床上竟有蓬勃生命的发现中。 ☉ 在这些篇章中,科学家的故事和他们挖掘的发现一样引人入胜。那些出人意表的发现背后,是以无数激烈竞争、痴迷、心碎、顿悟和侥幸为特征的调查。线索一次又一次被忽视,直到有人愿意考虑其他人“知道”的错误想法。 刚开始时,我并不知道自己还会了解到大脑的无意识运作会扰乱我们的思维。我们都屈服于无意识的假设,它们被称为认知偏差或思维陷阱,它们影响着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例如,负面偏见导致我们更多关注不愉快的事件,并有助于解释媒体为什么聚焦于坏消息。在本书中,我们将看到,少数特定的思维陷阱一再阻止整个科学家群体认可那些重大的突破,哪怕面对压倒性的证据。我给我们频繁经历的6 种偏见起了绰号: 1.“太离奇以至于不可能为真”的偏见 2.“现有工具未测出即不存在”的偏见 3.“专家眼中没有未知”的偏见 4.“只寻找并看到匹配既有理论的证据”的偏见 5.“世界一流的专家必然正确”的偏见 6.“因为看似最有可能,必然为真”的偏见 在一个充满偏见的世界里,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学家勇敢地打破常规。有些人非常出名,但大多数人默默无闻:比如两位女性,一位是犹太裔物理学家,另一位却是纳粹分子,她们合作寻找亚原子粒子;奥地利女君主的私人医生,发现了光合作用;一位听力不好的化学家,比沃森和克里克早80多年发现DNA(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还有那位叛逆的生物化学家,他被嘲笑为骗子和末日预言家,却彻底颠覆了我们对细胞的理解。科学的飞跃似乎常常发端于黑暗的角落和意想不到的地方。 让我们开启这段关于你我身体的奇妙历史吧,从一个总是穿黑衣服的男人开始。 ? 编辑推荐 ? ??????? ? 一场人体原子奥德赛之旅,一部动人心魄的探索发现史,一个跨越150亿年的恢宏故事。从宇宙大爆炸的余晖到人体细胞的忙碌生活,阅尽宇宙的激荡与科学史的巨变。 ? 从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角度解读“我们从哪里来”这一主题,科学纪录片导演兼科普作家丹·莱维特首作,超25年媒体背景和叙事能力。 ? 以科学奇想打破思想的桎梏,对敢于突破偏见的科学先驱的致敬之作。以至深情感触达科学史的晦暗处,聚焦科学突破中每一个失落的历史,生动勾勒鲜为人知的科学探索者的形象,回望科学群英打破偏见、坚守一生的奋斗轨迹,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深切共鸣。 · 1. 强大的知识性,以及从宏观到微观缩放自如的视角,使读者掌握从无机到有机、从恒星到生命转化的完整链条: 以“一场150亿年的旅程”为主轴,将宇宙演化、生命起源以及我们日常所忽略的微观科学问题一一串联,既能解读宇宙大爆炸的起点,又深入到人体细胞与分子水平,形成极具趣味性的叙事结构。此外,本书的讨论延伸到了与普通大众息息相关的问题,比如“光合作用为何重要”“吃什么才能生存”,这种接地气的角度让科学知识更具吸引力。 · 2. 科学与人文并重,科学性与叙事性的平衡贯穿全书: 本书将晦涩难懂的科学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和故事。本书突出了科学发展的非线性过程与人类对真理追寻的复杂性,揭示了科学史上存在的偏见与狭隘,同时也展现了自由思想者如何通过挑战权威推动科学进步。这种对“科学进步并非一帆风顺”的描写,直击普通读者对于科学进步“线性化理解”的误区。 · 3. 深层次哲学思考: 科学知识与哲学反思交织,引导读者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为何如此复杂?”等终极问题,是一本内蕴丰富的启发性读物。本书不仅对科学史作出了深度阐释,还将科学知识与社会、文化联系起来(如科学中的偏见及突破),提供了更多维度的思考,这也满足现代科普受众更全面认知的需求。 · 【全书梗概】 · ◎ 第一部分内容梗概: 我们将震惊地发现,人体内所有的粒子都是在同一瞬间诞生的,我们将发现它们惊人的性质,厘清它们以何种奇异的方式成为身体的元素,并了解到一团弥漫我们身体中原子的庞大尘埃云是如何不可思议地创造出一个适宜生命居住的星球的。 ◎ 第二部分内容梗概: 我们将了解到我们身体的基本成分——水和有机分子一路来到地球的方式有多么出人意料,还有生命诞生的过程——这也许是宇宙史上最惊心动魄的帽子戏法。 ◎ 第三部分内容梗概: 我们将发现光合作用的魔力,了解宇宙能量的转化如何改造了我们的星球,并获知“聪明的”植物如何殖民各大洲,并开始生产构成我们的基本成分。 ◎ 第四部分内容梗概: 我们会惊讶地了解到人类为了生存而必须食用的东西,最权威的指导将被颠覆,这部分内容揭示了细胞内许多惊人的秘密机制,这些机制将餐盘上的食物变成了我们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