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7.40
折扣购买: 论语/中华经典轻松读
ISBN: 9787569924756
十三 尊重自己的人格 【原文】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 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 有若说:“为人诚笃信守诺言、行为符合道义 ,这样的言行才可以实践。与人相处恭敬有礼,尊 重别人而不刻意地取媚,他就能保持自己的尊严而 远离耻辱。因而没有失信于人,也没有失礼的事情 ,这样的人是可以推崇结交并景仰的。” 【评析】 尊重自己的人格 中华民族是注重血缘关系的民族,文化传统中 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意识,中国文化的基本旨义: 亲亲、仁民、爱物。有人将这章理解为:靠施行德 政来治理**,同宗子弟必然像城池一样稳固,君 主只要强化自己的德政,使同宗子弟效忠,又何必 修筑坚固的城池呢?如果只是这样,那么,这不是 我所敬仰的人,也肯定不是先贤所孜孜教诲去做的 人。朋友之交不能失去信义,与人交往不能有失礼 的行为,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三国故事中刘、关 、张三兄弟的结义,之所以广为传诵,就在于诚信 重义,就在于互相敬重循守礼仪。做人有义,待人 有礼,敬其贤德,亲其亲以及人之亲。为了我们的 人生,义无反顾地奔赴那个生命的约定。 十四 知足常乐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夫子说:“君子对于饮食没有过分的要求,饮 食不求饱足,对于居住之处也没有太多的讲究,不 求安逸享*,只要安全就可以了。对于世事反应机 敏.但是言辞谨慎。求教于有道德的人,来端正自 己,修养自己的仁德。如此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 人’啊。” 【评析】 知足常乐 “食”与“居”是人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所 以孔子告诫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 则见,无道则隐。”向往着在一个政治**、百姓 安乐的国度里过着清静的生活,默默地充实自己, 修养自己的仁德,以自己的德行潜移默化着民风世 俗,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南怀瑾先生说:学问并不是只读死书,而是注 重现实人生中的做人处世。孔子说:生活不要太***,尤其在艰难困苦中,不要有过分的、**的要 求。这与《乡*篇》孔子自己生活的态度、做人的 标准是相通的。“居无求安”,住的地方只要适当 ,能安贫乐道,不要贪求过分的安逸、贪求过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