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霸权(5000年世界海陆空争霸)(精)
作者简介
【日】宫崎正胜 1942年出生,日本人气历史学者;畅销书作家。毕业于东京教育大学文学部史学科,曾任筑波大学讲师;北海道教育大学教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社会?地理历史?公民部会专门委员。现在NHK文化中心等机构担任讲师。他专攻东西文明交流史;世界经济史,致力于提高大众的历史人文素养,在日本NHK电视台播出的世界史讲座因简洁;生动;有趣而广受赞誉。著有多部世界史普及读物。 译者 米彦军 1970年出生,广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为日本史。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历史学博士。曾在东京学艺大学;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立命馆大学做访问学者。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的专著和译作有《日本新地方财政调整制度概论》《过劳时代》《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等。
内容简介
霸权从陆地向海洋;空域的转移 陆地和海洋关系密切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陆;海;空是我们主要生活的空间。为了对陆地;海洋与天空的关系有个整体印象,我首先从水循环的角度就海洋和大气循环支撑着陆地生活这一点进行说明。 地表的七成是海洋,也就是说水有的是,要多少有多少。然而,世界史的大部分篇章却是在沙漠;草原这类干燥的大地上展开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首先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水的97.5% 是海水;湖泊和地下咸水,淡水只不过占2.5%。海水不能饮用,也不能用来灌溉麦类和水稻。而饮用水和农业用水使用的几乎都是海水经蒸发之后降下的淡水,都源于大海。在赤道附近海水大量蒸发,每天将大量的淡水送往世界各地,形成在全球范围内的循环。在赤道地带一整年高温持续,海水蒸发,不断产生巨大的积乱云。积乱云在上升过程中,一边带来大量的雨水,一边跟随地球的自转而移动,就这样,它变得越来越干燥,最后停留在南北回归线附近。 结果,亚欧大陆上形成了广阔的干燥地带,干燥的大地成为世界史的主要舞台。就是说,如果没有海洋的话,我们的陆地世界史是不能成立的。 以前,人类是无法想象水循环全貌的,而今情况完全不同了。我们通过气象卫星可以观测到全球的云的移动,在互联网的网站上也能够实时看到大气的循环。我们就像大魔术师用魔镜确认全球范围内水的移动一样,能居高临下地观测全世界的情况。相信很快,我们对世界史的理解也会发生变化。 历史开始于干燥地带 世界史的大部分是在亚欧大陆东西向的带状干燥地带展开的,因此亚欧大陆的历史悠久。与此相对,日本等所属的温带湿润地区的文明历史较短。为什么历史会开始于条件较为恶劣的干燥环境呢? 众所周知,人类诞生并最初进化的地方是东非大裂谷。在东非大裂谷,类人猿开始用两条腿直立行走,继而进化为智人(Homo sapiens)。然而,由于冰河期的到来,智人的生活条件持续恶化,不得不移居到其他地方。智人离开东非大裂谷后向东迁徙,逐渐来到了气候干燥地带。 在多年前,我写了一本书,名叫《风改变了世界史——季风;偏西风;沙漠》。在这本书中,我就智人的迁徙进行了论述。东非大裂谷基本上是干燥地带,不过智人迁徙到的地方生存环境更恶劣。智人来到了与东非大裂谷相邻的北非;地中海;西亚,乃至中亚;黄河中游等干燥地带。他们从此进入长期忍受干燥和饥饿的历史时期。 从干燥地带的人类在约旦种植麦类开始算,至今已约1 万年;从文明在大河流域产生开始算,已有约5000 年;从波斯帝国建立开始算,已有约2500 年;从阿拉伯帝国建立开始算,已有约1350年;从蒙古帝国建立开始算,已有约800 年。干燥地带的历史不仅包含着干燥这层含义,还包含着由干燥而带来的人类与饥饿的斗争;围绕着水和粮食的斗争,在中东;中亚;中国;印度;俄罗斯的部分地区,时至今日这些斗争还一直持续着。概观气候干燥地带的历史,可以从中发现一个清晰的脉络,即气候干燥地带那些创造历史的人们从约3000 年前开始,不断向较为肥沃的温带湿润地区扩张。4 世纪至5 世纪,东亚地区不断对气候湿润的地带进行开发。在这一时期,日本列岛进入了农耕社会。在11 世纪左右(相当于十字军东征开始的时期),欧洲的农业生产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比较而言,日本在湿润地带进行农业生产的历史要比欧洲长。古代中国,人口占全球人口的20%,与其说是一个国家,不如说是一个世界。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中国既有气候干燥地带的农民和畜牧民,也有气候湿润地带的农民,还有在近代;现代产业社会中出生;长大的市民与商人。也就是说,中国的居民结构复杂,造成中国社会的层次更多;更复杂。 15 世纪发现的规模宏大的海洋 占地表面积七成的海洋把大陆作为岛屿分隔开来。古代的波利尼西亚人属于海洋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海洋历史。在公元前的一千几百年,波利尼西亚人从东南亚沿着一个个岛屿辗转来到东太平洋并在这里定居。在9 世纪之前,波利尼西亚人已经发展出庞大的生活区域和居住区域。 波利尼西亚人制造了帆船,上面有一种叫作“浮子”的装置,可以防止翻船。波利尼西亚人乘着帆船,利用星星;风和海流,进行航海活动。在1000 年左右,波利尼西亚人在占地球表面积1/3的太平洋上开辟了属于自己的领地,具体包括夏威夷群岛;新西兰;智利的复活节岛,这片海域大致呈三角形,因此被称作波利尼西亚三角地带。时至今日,新西兰原住民毛利人的语言在夏威夷依然能够通用。这一点真令人惊叹不已。 尽管波利尼西亚人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但是这一活动并未能将世界史从陆地时代转变为海洋时代。这是因为波利尼西亚人的海洋世界是孤立的,并未跟世界史的主流——干燥大地的历史连为一体。 8 世纪,在阿拔斯王朝的统治下,印度洋被纳入世界史——这是亚洲的大航海时代。可以认为这是陆地的阿拉伯帝国让海洋处于从属地位的一个历史事件,但这并非是以海洋为中心对世界进行了重组。 从15 世纪中叶开始,世界进入了大航海时代。亚洲的大航海时代与世界范围内的大航海时代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大西洋远离亚洲,必须通过欧洲才能到亚洲。在开发大西洋过程中,人们发现大西洋的面积要超过亚欧大陆,以陆地为中心的世界开始向以海洋为中心的世界过渡。该过渡第一阶段的主角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第二阶段的主角则是寒冷北海地区的海盗后裔荷兰;英国。与此同时,在哥伦布等人前赴后继不断航海的探索下,地球的形象在人们脑海中形成了,而后,哥白尼又将其进行了系统化和理论化。人们这才意识到地表的大部分是海洋,曾几何时,欧洲人认为亚欧大陆是“唯一的世界”,而今欧洲人意识到事实上亚欧大陆只不过是一个大型的岛屿而已。这可以看作欧洲人通过大西洋而认识了世界。 世界进入陆地从属海洋的时代 海洋世界对陆地世界进行了重组,其中17 世纪至18 世纪属于重组的准备时期,19 世纪属于重组的完成时期。与长达5000 年的陆地世界史相比,海洋世界史包括过渡期才有500 年,时间非常短。 从世界范围看,海洋统治陆地这一现象发生在日本明治维新到日俄战争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铁制的大型船只实现了量产,连接陆地的蒸汽轮船航线被开辟,使得海洋统治陆地成为可能。英国抓住这个机遇,掌握了世界霸权。当海洋将各大陆连在一起时,就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这样一来世界史就变得非常简单。 17 世纪以来,世界开始向海洋连接陆地的时代过渡,在这一过程中,北海周边的小国荷兰;英国做出了贡献。在16 世纪的宗教改革时期,在荷兰和英国兴起的新教主张脱离教皇统治的天主教欧洲,建立新欧洲。当时,英国与荷兰的商业和手工业发达。本来,荷兰和英国较弱小,但是由于拥有正确的地理观;掌握先进的航海技术;具有新型价值观和社会观,所以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世界。这样一来,欧洲的中心开始从地中海周边向英国;荷兰所在的北海周边转移。德国的法学家卡尔?施米特在《陆地和海洋》中指出:“大航海时代是人类历史上发生的,最重要的空间革命时代。”由于广阔无垠的海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唯一的亚欧大陆的陆地“世界”蜕变成为多种多样的岛屿中的一个。 英帝国创造了西欧居领导地位的世界 1867 年,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爆发了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在这一时期,世界史从陆地时代向海洋时代过渡,其前提条件是蒸汽轮船将世界各地连在一起,以及海底电缆的铺设使得远程通信在全世界普及。19 世纪全球化进程迅速发展,英国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掌握了海上的霸权,可以说英国是很幸运的。不久,英国统霸治了世界陆地的1/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开始前,更是拥有了世界股票市场的一半股份。从18 世纪下半叶到19 世纪初,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相继发生。在大西洋周边爆发了美国独立战争;法兰西革命;拿破仑战争;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总称为“环大西洋革命”),加速了欧洲和美洲的一体化进程。由于欧洲和美洲新大陆关系密切,所以在互动中不断发生变化:在政治上建立了近代民族国家,在经济上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最终形成了现代化的大西洋世界。“海洋世界”就这样首先出现在大西洋周边,英国继而将海洋世界扩展到亚洲;非洲。 19 世纪中叶,亚欧大陆干燥地带的各帝国(如奥斯曼帝国等)已经由盛转衰,甚至开始崩溃。以英国为领头羊的欧洲列强开始走上世界争霸之路,占据了大量的殖民地。在霸权国家英国的主导下,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等欧洲列强在短时间内破坏了当时存在的体制和秩序,建立起新秩序。世界发生了巨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因素: 奥斯曼帝国;莫卧儿帝国;清王朝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国家迅速衰落; 欧洲发生工业革命,出现铺设铁路的热潮; 19 世纪70 年代以后,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钢铁开始出现,机械工业发展迅速; 枪支等火器有了革新; 列强开始瓜分非洲; 向蒸汽轮船过渡的时代开始到来; 海底电缆铺设,远程通信开始普及。 陆地霸权崩溃,英国建立起新的世界秩序,海洋从而开始支配陆地。英国首相迪斯雷利甚至说:“我们可以把英国的首都迁到印度。”卡尔舒米特对迪斯雷利句话做出了象征性的阐释,指出英国属于海洋帝国,应优先考虑英国在全世界的经济利益,而不应拘泥于本土。所以,首都应当迁到能募集到大量工人的印度。 20 世纪以后,美国开始掌握空域霸权 19 世纪70 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之后,重化工业逐步发展起来,武器制造也随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战争大规模发生。而战争需要消耗大量的财力,可以说是综合国力的较量。首先体现这一变化的是航空武器的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航空武器开始普及,进入可以从空中向陆地和海洋发动进攻的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波及全球。两次大战后,亚欧大陆的各陆地帝国纷纷崩溃,欧洲诸大国也趋于没落。这时,世界霸权逐渐转移到位于新大陆的美国手中。美国一跃成为霸权国家,成为世界的执牛耳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争霸,开始了冷战。这也为美国加强霸权提供了借口。美国将世界霸权从海洋转向空域,从亚欧大陆转向美洲新大陆。1971 年,美国黄金储备严重不足,美元不得不进行贬值,这就是“尼克松冲击”。由此美国的霸权也动摇了。之后,美国着手构建空域霸权,通过互联网在全球创建虚拟空间(cyber space),开发IT 技术,实现了世界经济的金融化。美国空域霸权的核心内容是通过IT 企业构建全球性平台。曾几何时,欧盟;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国家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对美国的霸权形成挑战,美国则想方设法挫败了这些国家,巩固了霸权。这一点着实令人感到意外。 今天,中国拥有世界1/5 的人口,吸引美国企业到中国投资,学到了美国的技术,自身实力得到了增强。在此基础上,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成长起来,形成巨大的平台。中国政府公布了“ 中国制造2025 ”这一宏伟蓝图,力争在2049 年新中国成立100 周年之前在工业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见,中国已悄然起来。 对陆地和海洋的概观 海洋面积占七成,陆地面积占三成 历史和地理的关系密不可分。要想从陆地;海洋;天空的角度思考世界史,前提是要对地球的轮廓有一个概观。下面我们就简单复习一下世界地理知识。一般来讲,我们在小学到中学期间都要学习世界地理。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世界由四个大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和七个大洲(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构成,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占比分别为七成和三成。北半球和南半球相比,陆地所占比例有很大的不同。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占北半球全部面积的近四成,而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占南半球全部面积的不到二成。因此在历史上亚欧大陆的气候干燥区域是世界史的中心,南半球由于远离亚欧大陆,开发较晚。从人口来看,北半球人口占全球人口的92%,南半球人口仅占8%。 在世界的陆地面积中,气候干燥区(荒漠;草原)占48%,湿润地带占39%,寒冷地带和亚寒带占13%。其中,荒漠地带是指年降水量为250 毫米以下的地带,草原地带是指年降水量在500 毫米以下的地带。有趣的是,日本的年降水量为1600 毫米,不分雨季和旱季,气候非常舒适,这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因此,以日本为例去思考世界和世界史是绝对不合适的。日本不缺水,说到底是一个特殊的地区。日本人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就理解不了世界,日本人的世界观也不会脱离闭塞的窠臼。 干燥地带和寒冷地带的优势何在 在亚欧大陆,从北到南依次分布着寒冷地带;干燥地带和湿润地带,这三个地带沿东西方向形成带状。其中和世界史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从撒哈拉沙漠到西亚;中亚;中国北部的气候干燥地带(亚欧大陆大干燥地带)。实际上,地中海应该属于干燥地带中的“干燥的海”。 亚欧大陆南部受到季风的影响,属于降雨多的湿润地带,适合种植水稻。水稻的收成是麦类的数倍。多雨湿润地带的人很少向其他地区发动大规模的侵略,原因是骑马技术不够娴熟。 寒冷地带的气温最低的月份可达零下30 度以下,气温最高的月份也在10 度以下。北欧;东欧;西伯利亚;加拿大等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属于寒冷地带。在北海;波罗的海周边,海盗起着主导作用。由于气候寒冷,物资匮乏,这里的人依靠海盗和经商谋生。如瑞典的海盗参与了基辅罗斯的建国,而北海周边的荷兰;英国则率先发展出了资本主义,随后荷兰和英国主导了世界史从陆地向海洋的转换。 对陆地;海洋;空域这三个霸权进行比较 霸权的定义 本书的书名中有“霸权”二字,由于霸权的产生,世界史从陆地向海洋;空域过渡。霸权在英语中是“hegemony”,该词源自古希腊语,指的是雅典率领古希腊城邦结成的联盟对抗波斯帝国。霸权是指国家地位,表示这个国家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丰富的天然资源,具有压制其他国家的实力。不仅如此,霸权国家还会以自己为中心形成;维持和主导霸权国家实行统治的体制框架。世界史从陆地向海洋;空域过渡的过程中,霸权国家分别主导着各个阶段的世界的形成,维持着这一体制框架,一直位于该框架的核心。在世界史的陆;海;空各个阶段,霸权的内容和实质也有所不同。 用一句话来概括,陆地的世界是指部族(血缘集团)在亚欧大陆各地林立的状况。在陆地的世界,有实力的部族通过互助或连姻维持霸权,利用人们希望规避大范围争斗的愿望,维持稳定的粮食生产;维护霸权。表面上掌握霸权的部族采取了王朝的形式,实质上还是属于部族的联合。陆地世界的霸权是靠强大的军事力量获得的,之后部族间希望维持和平,调整利害关系,保障粮食生产的顺利进行,建设和维持道路和水路等基础设施。 我们知道,海洋占地表面积的七成,所以到了海洋连接陆地的时代,海军;商船;制海权;殖民地;势力范围等海上的实力,成为获得霸权的必要条件。欧洲以近代国家取代王朝,这种模式开始在全世界推广。拥有海军力量和经济力量的国家获得霸权。 到了19 世纪,英国成为霸权国家,构建了由欧洲国家将世界的大部分区域作为自己的殖民地来统治的体系。之后,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没落了,位于新大陆的美国通过飞机和互联网在全世界构筑了空域的霸权,这一霸权体系一直维持到现在。 陆地;海洋;空域霸权的特色 下面总结一下陆地;海洋;空域霸权的不同之处。 第一种类型——陆地霸权(如蒙古帝国)。 干燥气候区的历史占世界史的大头,在这部分历史中,部族式的结合构成世界的基础(在中东和韩国,时至今日部族依然有重要的地位),王朝不断更迭。有实力的部族建立王朝,维护和平,保障粮食生产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通过部族的结合,王朝能支配广阔的土地和大量的人口。随后,王朝的版图不断扩大,最终形成帝国。但部族之间的结合非常复杂,如果强大的部族联合体能够维持和扩大各个部族的利益的话,就会结合在一起;如果各个部族的利益丧失的话,部族的结合体就会解散。因此,霸权总是不稳定的。如果出现了强势领袖或者部族,就会出现大帝国,如果领袖或者核心部族的能力低下的话,部族联盟就会解体,帝国也会随之消失。陆地的历史很长,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等大帝国接踵而至,而规模最大的帝国则是蒙古帝国,它治下的部族结合体横跨亚欧。 第二种类型——英帝国构建了海上霸权。 海洋将陆地连接起来是最近几百年的事情。海洋霸权国家要想构建海上霸权,海军;商船船队;殖民地等都不可或缺。此外,为了维护自由贸易;国际货币体系等,必须维持和巩固国家间的秩序和殖民地统治。为此,霸权国家制定了国际规则,并划定势力范围。另外,欧洲列强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对世界进行了重组,为从陆地世界过渡到海洋世界提供了方便。同时,欧洲列强提供价廉的航海图,制定在公海航行的规则,为充分利用海洋提供了种种便利。 以海洋为中心的世界秩序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使得财富集中在少数几个欧洲国家手中。欧洲列强在亚洲;非洲等大洲的许多地区进行殖民,构建了殖民地统治体系。霸权国家作为执牛耳者,它们一面调整着各国的利害关系,一面维持着殖民地统治。 第三种类型——构建了空域帝国的美国。 美国构建了空域霸权,毫无疑问,空域霸权需要具有绝对优势的空军;海军和陆军航空兵的支撑。陆军;海军是军事力量的基础,对维持空域霸权是不可或缺的。美国是新兴的霸权国家,其霸权是由北约组织等军事同盟;分布在全世界的军事基地;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军需产业来维持的。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洗礼,趁英国没落之际,美国获得了霸权。实际上,美国的霸权还是由世界性硬通货美元支撑着,这使得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令其他国家望尘莫及。 空域的霸权是新兴强国美国在短期内获得的,而美国也是从模仿英国起步的,也就是说国几乎原封不动地继承了英国的海上霸权。不过,美国基本上没有殖民地,所以不能照搬19 世纪的殖民地体系,不过美国以美国的各州组成的合众国为模板,建立了由190 多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这样一来,美国企业可以在全世界自由投资,获取利润。 美国在获得霸权之初,就受到苏联的挑战。因此美国和苏联开始了冷战,而以此为背景,美国的霸权体系日臻完善。1973 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不能再兑换黄金。20 世纪90 年代,美国的互联网和IT 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开始构建电子空间的霸权,其主力是以GAFA(谷歌;苹果;脸书;亚马逊)为代表的巨无霸级的IT 企业。其实,位于新大陆的美国本来是英国的殖民地,表面上美国标榜消除殖民地;建立公平的世界;尊重人权;普及民主制度,继而创建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实质上是通过 国际主义原则维持霸权。然而,特朗普总统上台后提出了“美国优先”的口号,变更了美国迄今为止的路线。冷战结束后,形成了美国一家独大的霸权体系,而今这一体系开始出现拐点。由此可见,海洋霸权和空域霸权具有连续性,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维持全球性的经济体系和扩大通商贸易,其详情如下: 维持世界和平与治安; 维护国际水运航线和航空路线; 制定法律,保护财产权; 灵活运用国际货币制度; 维护自由贸易体制; 调整经济景气指数; 保障人力;物资和资金的移动; 搞好全球的环保工作。 正在进行的空域霸权的争夺 掌握霸权的强大势力会出现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区,其出现的形式也是令人难以预测的。在本书中主要讲蒙古帝国;英国;美国三个霸权国家,这三个国家顺应世界史的潮流,称霸世界。而这三个国家做梦也没有想到能够掌握世界霸权。 迄今为止,霸权都是在原有的世界秩序崩溃时,通过战争获得的。 蒙古帝国运用强大的骑兵征服了花剌子模;金朝;基辅大公国;阿拔斯王朝;南宋等国家之后,建立了世界霸权。 英国以卓越的海军力量为坚强的后盾,与西班牙;荷兰;法国;亚洲各帝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将自由贸易推向全世界,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世界霸权。英国获得世界霸权的具体过程如下: 英国从1651 年制定《航海法案》开始,到1815 年在拿破仑战争中获胜为止,共经历了10 次战争(3 次英荷战争;7 次英法战争); 工业革命; 在美国独立战争以后的约100 年间,英国与欧洲列强展开协调,与此同时,为了扩大其在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还进行了一系列战争; 铺设铁路;海底电缆;开设蒸汽机船航线; 与沙皇俄国;德国开展外交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组合使用了上述方法。 美国获得霸权的具体过程如下: 美墨战争;美西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苏冷战。 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在亚洲进行的战争。 经过上述一系列战争,美国取得并维持了世界霸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唯一一个不断进行战争的霸权国家只有美国。而今,世界各大国一直在开发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另外,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各大国之间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大国之间很难爆发战争。通过战争实现霸权的转移几乎是不可能的。 可以预见,今后是通过贸易战等复杂的过程发生霸权转移,还是通过毁灭性的战争实现霸权转移,现在还很难说。 1. 一维陆地时代,蒙古帝国如何成就空前绝后陆地帝国? 2. 二维海洋时代,曾经弱小的英国怎样异军突起建立海洋帝国? 3. 三维空间时代,处于世界边缘的美国为何能独霸空间帝国? 4. 四维网络时代,中国会利用5G技术成为世界领导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