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溯源译丛

项羽/溯源译丛
作者: (日)永田英正|责编:张志杰|译者:童岭
出版社: 山西人民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20
折扣购买: 项羽/溯源译丛
ISBN: 978720313052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项羽的失策 从秦帝国覆灭之后,到项羽凯旋回到彭城之间的这 段时间,项羽做了三件无法挽回的重大失策之举。 第一,违反义帝(楚怀王)的约定,没有立刘邦为 关中王。不仅如此,在论功行赏时也存在不公平。项羽 在论功行赏时遵循的原则,顾名思义就是:有无军功。 当然,这其中也含有作战过程中是否协助过他。譬如: 黥布、张耳、申阳、司马卬、吴芮、共敖、臧荼、田都 、田安等人,之所以都被选为新的王,是因为他们的军 功以及协助项羽的态度。相反,原来的魏王豹、赵王歇 、燕王韩广、齐王田市等人被迁出故国,也没有得到应 有的恩赏,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军功,同时被判定没有协 助过项羽。 项羽的这一原则,大体上也合乎情理。然而,最大 的问题是:其判定的基准与实际恩赏的对比。以张耳和 陈余为例,他俩在陈胜起兵之初就加入了义军,尤其在 赵国立下了不可小觑的功绩。但是在钜鹿之战后,他俩 之间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张耳跟随项羽继续向关中进军 ,而陈余却没有入关。因此,张耳被封为一国之王,而 陈余只不过被封为三个县的侯爵而已。 论功行赏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特别是项羽 的庞大军队,是由旧六国的混合人员所组成的联合军, 彼此之间充满了欲望与猜疑。战后的恩赏如果不谨慎进 行,恐怕很容易会招致大家的不满。项羽在这一点上, 缺乏细心。由于其立场过于主观,有一点从“利己”的 立场出发,因此整体上难免有不公平的讥讽。那些对论 功行赏不满的人们,不久就会向项羽举起反旗。 第二个失策是暗杀义帝。自从秦帝国灭亡之后,对 于项羽来说,义帝就是一个令人头痛的存在。听说义帝 有反抗的迹象之后,项羽就决定杀了他。但是,不管理 由是什么,原初都是在为了打倒秦政权,再兴楚国这一 大义名分下而拥戴义帝成为盟主的。因此,暗杀义帝这 一行为,是毫无辩解余地的不义之举。项羽势必在道义 上要被追究责任,自己制造了让别人攻击自己的绝好借 口。对于道义心极强的项羽来说,这是无法挽回的巨大 失败。 第三个失策是放弃了易守难攻,有得天独厚地利的 关中,而返回彭城。虽然同样都是中国的地名,但提起 彭城,很多日本人都不知道在哪里。但如果说到现代的 名字徐州,很多读者就都知道了。 徐州位于江苏省的西北部,现今的津浦(天津—浦 口)、陇海(兰州—连云港)两大铁路线在此汇合,是 一个交通的要冲之地。作为农产品的集散地,也是东部 地区的经济中心。地势上,西部小山、丘陵逐渐逼近, 东部因为黄河的泥沙而生成的丘陵也是起伏不断,自古 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再怎么称徐州为险要之 地,如果与被称为“金城千里”的关中之地相比的话, 就完全处于下风了。位于一望无际的平原中央的这座彭 城,东南西北,四面都暴露在敌人可能的攻击之下。更 何况彭城的位置,过于偏在东方,难以号令天下。项羽 从关中离开,建都彭城,显然就是战略上的失败。 于是,不满恩赏的人,以刘邦为中心,组成了一支 反抗楚国的联军,打着为义帝复仇的旗帜,一步一步把 项羽逼入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