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完全读懂千金方(全图解)

一次完全读懂千金方(全图解)
作者: 李健
出版社: 武汉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一次完全读懂千金方(全图解)
ISBN: 978754305805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百岁老人孙思邈 作为唐代的著名道士、医药学家,孙思邈从小就有着与众不同的经历 ,他年幼之时身体健康状况欠佳,但其敏而好学,七岁的时候就能“日诵 千言”,背诵上千字的文章,到了二十岁,就能对老子和庄子的学说侃侃 而谈,并精通佛教各经典著作,因此被乡邻长辈们称为‘‘圣童”。 这位从小就被大家视作不平常人物的孙思邈,成年后并没有循规蹈矩 的读书、考学、走仕途。隋文帝让他做国子博士,他以生病为由而推辞掉 了,自己过着简单质朴的生活。唐太宗继位之后,邀请孙思邈进宫,见到 五十多岁的他,容颜及形态竞如同少年一般,十分感叹,并想要授予他爵 位,但仍被孙思邈拒绝了。高宗继位后,又邀他做谏议大夫,也没有得到 孙思邈的应允。 很多人对孙思邈屡屡拒绝各代帝王封爵而心存疑问,其实只是孙思邈 认为走仕途、做高官太过世故,自己过着深居浅出的行医生活很是惬意, 不仅能救人性命于危难之中,还可以自在的生活。 据传孙思邈擅长阴阳、推步,妙解数术。他常年隐于山林,亲自采制 药物,为人治病。他搜集民间验方、秘方,总结临床经验及前代医学理论 ,为医学和药物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这本《千金要方》是我国最早的 医学百科全书,此书可谓吸收百家之长,保留了民间最常见、最具代表性 的医道精华。而其中的很多诊疗经验,在当今仍起着指导作用,有极高的 学术价值,确实是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 中国最早的临床医学巨著 《千金要方》中他汲取《黄帝内经》关于脏腑的学说,在书中第一次 完整地提出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为中心的杂病分类辨治法;在整理和 研究张仲景《伤寒论》后,将伤寒归为十二论,提出伤寒禁忌十五条,颇 为后世伤寒学家所重视。并且在撰写过程中,他还搜集了东汉至唐代以前 许多医论、医方以及用药、针灸等经验,兼及服饵、食疗、导引、按摩等 养生方法。 据传孙思邈于百岁之后开始撰写此书,这本书共计三十卷,首卷为医 学总论及草药常识、制药等;卷二~四为妇科病诊疗法;卷五是儿科病; 卷六为七窍病;卷七~十介绍了治疗脚气、诸风、伤寒的药方及民间验方 ;卷十一~二十则是按照人体脏腑顺序排列,对相应脏腑的内科杂病进行 介绍;卷二十一介绍消渴、淋闭等症;卷二十二疔肿痈疽;卷二十三痔漏 ;卷二十四为解毒并杂治;卷二十五备急诸术,即某些急病的抢救方法, 如毒蛇咬伤、殴打伤、火疮伤等;卷二十六~二十七食治及养性;卷二十 八平脉;卷二十九~三十为传统中医治疗术——针灸孔穴。原著总计二百 三十三门,其分类已接近现代临床医学的分类方法,而合方论也有5300首 之多。 书中所载的这五千余首医论和医方,系统地总结了《内经》以后 的医学成就,其中不仅有孙思邈本人的疗病心得,从医经验等,他还采撷 众家之所长,将各种卓越的医疗方法统统囊如其中,是一部极具科学价值 的医学著作。 中药方剂的发展历程 方剂一般由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四部分组成。时至今日,现代科 学技术为方剂的临床应用、实验研究和剂型研制等方面,均提供了有利条 件。在临床应用方面,根据现代人的体质特点,还将中药制剂广泛用于现 代常见病中。 查阅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方书:《五十二病方》,书中载有最简单的 医方283首。战国时期的《内经》,虽然只有13首方剂,但对中医方剂的组 成结构、药物的配伍规律以及服药宜忌等都有了初步的概念。先秦时期的 《黄帝内经》是最早阐述方剂组成原则及分类的经典医书。战国时期的《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已有关于如何选择剂型的理论。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载方113首,书中 记载了十四种传统剂型,包括汤剂、滴耳剂、灌鼻剂、吹鼻剂、灌肠剂、 软膏剂、丸剂、散剂、洗剂、栓剂、酒剂、醋剂、浴剂、熏剂。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方书,但是很多都无从考证 。到了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载方5300首,荟萃汉代至唐代名 家医方,是研究唐以前方剂学的宝贵资料。 宋元时期古方盛行,但金元时期各个医家提倡不泥古方,主张临证拟 方,出现了与经方对峙的时期。宋代出现了由政府组织医者编写的《太平 圣惠方》,一共载方16834首,是第一部由朝廷颁发的药典。宋代的《圣济 总录》是继《太平圣惠方》之后方剂文献的又一次总结,收方超过两万首 。金代成无己著《伤寒明理药方论》,是第一部剖析方剂理论的专著。 明清时期也出现了很多方书。明代朱棣组织医家编著的《普济方》, 是我国历史载方最多的一部方书,载方61739首。清代出现的,最有影响力 的方书就是汪昂的《汤头歌诀》,它按方剂功效分类,实用性强,便于阅 读和记忆。西医传入中国后,中医界出现了中西汇通的新思潮,如张锡纯 著《医学衷中参西录》。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组织人员对古代方书和民间秘方、验方进行了搜 集和整理,并将中医和西医相结合,在古方新用和创制新方方面都有较大 发展。P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