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茶-浮生六记 :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作者简介
沈复,清代杰出的文学家。生于书香世家,一生淡泊名利,落拓不羁,以游幕为生。中年惨遭家庭变故,与爱妻芸娘颠沛流离,历尽坎坷。芸娘病故后,用清丽典雅之笔,作《浮生六记》,笔墨之间,缠绵哀婉,真切感人。 木梓,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擅长文史类电视栏目剧、文史类社科读物的编撰。热爱文学创作,曾出版书籍多部,受到一致好评。自2009年以来,已经出版《每天读一点中国文化史》《曾国藩家书》等几十部著作。
内容简介
直到乾隆庚子年(1780)正月二十二日,洞房花烛之夜,我才再次见到她,她身形纤瘦,一如往昔,盖头掀开后,我们相视而笑。喝 过合卺酒后,我们并肩而坐,一起吃完饭,我悄悄伸出手,在桌案下, 握住了她温润的手腕,指尖传来的滑润感觉,令我怦然心跳。我让她 吃些荤腥,她说正在斋戒茹素,她已茹素好几年。我偷偷算了算,她 开始吃斋的日子和我出水痘的日子恰好重合,所以,便笑着对她说: “我现在身体康健,面貌光鲜,姐姐从今日起便开戒,好不好?”芸 嫣然一笑,看着我,微微颔首。 二十四日,我姐姐出嫁,二十三日为国忌,禁止宴乐,因此, 二十二日夜,便为姐姐办了喜宴。芸在堂前招呼宾朋,我在洞房和伴 娘们划拳喝酒,因一直划不赢,被灌了很多酒,喝得酩酊大醉,人事 不省,等我醒来,已是第二天清晨,芸正在梳妆。 当天,亲朋好友络绎不绝,掌灯之后,才开始欢宴闹腾。 二十四日凌晨零点,我以新舅爷的身份送姐姐出嫁,丑末时分才 回来,彼时,灯火残寥,人声岑寂。我悄悄走进卧室,伴侍的妇人正 靠着床沿打盹儿,芸的妆已经卸了,但还没安寝。银烛烧得旺盛,室 内一片澄明,芸低垂着头,粉颈微露,不知在看什么书,竟看得这般 入神。因此,我走过去,抚着她的香肩,问道:“姐姐连日辛劳,因 何还这般不知疲倦地读书?”闻言,芸转过头来,看是我,赶紧站了 起来,说:“刚刚正想去睡觉,打开书橱,便看到了这本书,翻了翻, 不知不觉便看得出了神。《西厢记》之名,听过很多次,今天才有幸 看到,真不愧是才子之佳作,只是里面的一些形容实在是太尖锐刻薄 了。”我笑了笑,说:“正因为是才子,笔墨才能如此尖锐刻薄。” 伴侍的妇人在旁边,催着我们赶紧休息,我让她关上门先出去。之后, 我和芸肩并肩坐着,就像久别重逢的密友般嬉笑调侃。我伸手摸了摸 她的胸口,感受到她怦怦的心跳,便低下头,附在她耳边,问:“姐 姐的心为何跳得这般厉害?”芸明眸回转,对我嫣然一笑。我只觉得, 一缕情丝缠绵摇曳,令我心魂摇动。我抱着她进了帐子,不知不觉, 东方天际已微微泛起几抹鱼肚白。 芸是新娘子,刚刚嫁过来的时候,很是沉默,一天到晚,不见怒 容,别人和她说话,她也常报以微笑。对长辈,她恭敬孝顺;对下人, 她和气柔善;上上下下的事情,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没有任何错漏 不当之处。每日,朝阳方照窗扉,芸便急急忙忙地披上衣服起来,就 好像有人在不断催促她一样。我笑着说:“现在和当年你藏粥给我吃 的时候已经不一样了,为什么还害怕被他人嘲笑呢?”芸回答说:“以 前,我把粥藏起来给你吃,被传为笑柄,我很害怕,但现在,我怕的 不是被嘲笑,而是怕公公婆婆说新娘懒惰呀。”虽然我很留恋与她同 寝共卧的感觉,但也觉得她做得很对,所以便跟着她一起早起。自那 之后,我们耳鬓厮磨、形影相随,个中爱恋之情,言语难喻。 可欢乐的时光总是易逝,转眼之间,一个月便已过去。那时候, 我父亲稼夫公正在绍兴做幕府,专门派人来接我去杭州,入赵省斋先 生门下学习。先生对我循循善诱,我今日之所以还能握笔成文,全赖 先生教导。原本,回家完婚之时,就已经订下了婚后便到先生那里继 续学习的计划。现在,听到要回去的消息,我心里很是惆怅,担心芸 会当众伤心落泪,没想到芸反而强颜欢笑,劝勉安慰于我,还替我打 点行装,当天晚上,只是神色稍稍有些异样罢了。要出发的时候,她 轻声嘱咐我:“没有人在身边照顾你,自己要多加小心。” 登船解缆出发时,正是桃李芬芳、相互竞妍的时节,但我却好像 失群的林中鸟一般,觉得天地都变了颜色。 我到杭州后,父亲便渡江向东去了。我在书馆待了三个月,却好 像待了十年一般。虽然芸不时会寄书信来,可信中却多劝勉之语,除 了必有的两问一答,其余全都是客套话,这让我很不高兴。每当竹院 有风起,蕉窗映月光,对景思人,梦魂尽为之颠倒。先生了解了个中 情由后,便写信给我父亲,出了十道题给我,让我暂时归家,我很欢 喜,就像久戍边关的士兵得到了回乡的恩赦一样。 上船之后,反而觉得一刻钟就像一年一般漫长。等到了家,去给 母亲问过安,我就回了自己的房间,芸站起身来迎接我,我们互相握 着彼此的手,没说一句话,魂魄仿佛都化成了烟雾,只听到耳畔一声 响,就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了。 那时正是六月,里屋如炎火蒸炙。幸好我们住在沧浪亭爱莲居西 面隔壁,板桥内,有一轩室,临水而立,名为“我取”,取“清斯濯 缨,浊斯濯足”之意。轩室檐前,有一株老树伫立,浓密的枝叶覆了 纱窗,荫凉一片,连人脸都映成了绿色。对岸游人来来往往、络绎不 绝。这是我父亲稼夫公垂帘宴饮、招待宾客的地方。禀告母亲之后, 我带着芸一起到这里消夏。因为暑日炎热,芸不再刺绣,整天都陪着 我读书谈古,赏月评花。芸不擅饮酒,勉强喝也能喝三杯,我便教她 行“射覆”酒令。在我看来,人世的清欢,莫过于此。 1.原文纯朴亲切,译文精准,小传立体。 (1)原文描写沈复和陈芸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和举案齐眉不离不弃的爱情,正契合了当下人们对于生活的艺术及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向往。 (2)诗意的译文,可以无障碍阅读,流畅品味原文传达出的人生态度。 (3)沈复小传,给读者提供一个多维的角度,感知人物形象,全面了解沈复的人生际遇。 2.古风唯美插图,打造动人意境。 本书量身定制的古风唯美手绘插图,为读者营造一种“文图结合”的唯美意境,让读者更直观认知理解文本,带来极佳的阅读体验。 3.无论内容或装帧设计,从纸张选择到印刷,都有着很好的品质,有一定典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