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宁回忆录

蒲宁回忆录
作者: [俄] 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蒲宁
出版社: 云南人民
原售价: 108.00
折扣价: 67.00
折扣购买: 蒲宁回忆录
ISBN: 9787222226203

作者简介

作者 | 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蒲宁(Ива?н Алексе?евич Бу?нин,1870—1953) 俄罗斯作家,举世公认的语言大师。他的写作继承了俄罗斯文学的古典传统,以严谨的艺术风格而著称,并以此在1933年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国作家。其文字质感被认为是最丰富的文学语言之一,又称为“蒲宁织锦”。许多作家和欧洲评论家认为,蒲宁是继托尔斯泰和契诃夫之后,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真正的继承人。 蒲宁的创作以中短篇小说为主,题材广泛,语言精炼,人物刻画细腻,自然描写隽永优美,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著名作品有中篇小说《乡村》《苏霍多尔》《米佳的爱情》,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短篇小说集《林荫幽径》等。 译者 李辉凡(1933—2023),毕业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俄语系,曾在苏联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进修,后历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及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出版专著《文学·人学》《二十世纪初俄苏文学思潮》《苏联文学史》(合著)《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史》。译著有长篇小说《复活》,短篇小说集《套中人》《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方法》等。 李丝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俄语语言文学硕士,方志出版社编辑。

内容简介

……我们的儿孙们将来甚至都不能想象这个我们曾经(也就是昨天)生活过的俄罗斯,我们自己也不曾珍惜和了解过她——她的强大、复杂、丰富和福祉…… 谎言多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所有的朋友,所有的熟人,过去你从未想过会撒谎的人,如今满嘴都是不实之词。每个人都情不自禁地撒谎,每个人都情不自禁地给那些明知是骗人的谎话添油加醋、粉饰加工。他们全都怀着一种痛苦的渴望,希望一切都能如他们强烈期盼的那样。 俄罗斯文学在最近几十年来已非同寻常地堕落了。市井和暴民已开始在其中发挥重要的影响……俄罗斯文学界现在只有“天才”。令人惊叹的收获!天才的勃留索夫,天才的高尔基,天才的伊戈尔·谢韦里亚宁、勃洛克、别雷……这么容易这么快就可以一跃成为天才,一个人怎能保持冷静?每个人都削尖脑袋拼命往前冲,要使大家吃惊,要让大家注意自己。 人们看病要找医生,法律咨询要请律师,铁路桥梁建造需要工程师,盖房子则需要建筑师,而轮到艺术,任何人只要愿意,都可以成为评论家,而且常常是气质上与艺术完全相反的那些人。人们只听他们的意见,连托尔斯泰的意见也一文不值——因为托氏的意见具有深刻的批判性,他在《战争与和平》里的每一个字都做过最严格的斟酌,最精确的评估。 我清晰地、强烈地、冷静地意识到,敖德萨和整个俄罗斯创造的一切都在走向末日,我有一种脱离了现实的感觉,没有悲痛,没有恐惧,只有某种快乐的绝望。 我把灵魂寄放到千里之外,在夜里,在黑暗中,在无名之地,这样就可以和我的家人、我所爱的人们在一起,这样就可以表达我对他们的担心、关爱和痛苦,表达让上帝拯救和保护他们的愿望。然后突然在半夜里惊起,心脏疯狂地搏动:从某处传来机枪嗒嗒嗒的声音。有时就在很近的地方,就像无数的石头砸在房顶上。瞧,终于来了,终于有事情发生了,也许有人袭击了这座城市,这该死的日子终于要结束了! 关于20世纪初俄罗斯的珍贵回忆,在变化年代里坚守孤绝的人 ——“在整个俄罗斯辽阔的土地上,持续了几个世纪的壮丽生活突然中断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其妙的生活,一种植根于无意义的、节日般氛围中的生活,一种不自然地抛弃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一切的生活。” ——“我只是想感受一下惊恐,因为我已经不会再为任何事情感到震惊了。这正是全部凶恶的秘密所在——消灭人的敏感性。人们尽其所能地活着,他们的敏感性和想象力已经被夺走了,因为他们已经越过了那条致命的底线。” ——“人们拯救自己的唯一方式就是不要使用自己拥有的才能——想象力、关注、思考的才能,否则就将无法生存。” 本书是蒲宁一部自传性质的回忆录,包括和家人在庄园的乡居日记、俄罗斯革命时期的观察日记,以及晚年对于昔年友人的回忆文章。从1918年的莫斯科到1919年的敖德萨,蒲宁亲身见证了俄罗斯的变化,他在衣食短缺、风声鹤唳的环境里,在厨房的煤油灯下完成了这份日记的手稿(部分遗失)。这部手稿是少有的从俄罗斯革命和内战时期保留下来的作品,蒲宁以生动和扣人心弦的讲述再现了当时的重大事件。 1920年初,蒲宁离开俄罗斯侨居巴尔干,后迁至巴黎,此生再未重返俄罗斯,这部手稿记录了他在俄罗斯最后的日子。在他长达七十年的写作生涯中,这是他唯一一部放弃古典文学传统,将自己的内心完全表露于外的作品。 ★ 文学大师的暮年追忆,为一个时代写下细密真实的注脚 蒲宁在离开俄罗斯之前,已然取得了极高的文学成就。他曾与托尔斯泰共同探讨生活和写作,与契诃夫保持着亲密的友谊,三度获得俄罗斯文学最高奖项普希金奖,与艺术界众多风云人物往来密切。侨居巴黎多年之后,蒲宁在耄耋之年,将暌违多年的音容记忆整理成文,让我们得以窥见当时的俄罗斯文艺巨擘们不为人知的一面,为一个时代写下细密真实的注脚。 ★ 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继托尔斯泰和契诃夫之后,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真正的继承人 蒲宁的写作继承了俄罗斯文学的古典传统,以严谨的艺术风格而著称,并以此在1933年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国作家,被称为继托尔斯泰和契诃夫之后,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真正的继承人。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评价蒲宁“对现实有着独一无二的精确观察”“他继承了19世纪黄金时代的伟大传统,并将其强化,以实现进一步的发展”。罗曼·罗兰称他是“艺术天才”,安德烈·纪德曾在报纸上的一封公开信里“代表全法国”向蒲宁致意,称他为“伟大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