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的新鲜:滨田庄司山中做陶记

重复的新鲜:滨田庄司山中做陶记
作者: 苏珊·彼得森 著
出版社: 上海光启书局
原售价: 118.00
折扣价: 76.70
折扣购买: 重复的新鲜:滨田庄司山中做陶记
ISBN: 9787545219548

作者简介

作者:苏珊·彼得森 (Susan Peterson) 美国陶艺家。曾任南加州大学陶瓷系主任,执教长达二十三年。她研究世界各地的陶瓷民间艺术,常常怀抱着巨大的好奇心,花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观察一位艺术家的创作全过程。她曾录制一档五十集的电视节目《陶轮、陶窑与黏土》(Wheels, Kilns and Clay,1964—1965),是美国首位以此为媒介平台向大众推广陶瓷艺术的陶艺家。 译者:彭程 手工陶瓷作者,译者。生于北京,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瓦萨文理学院(Vassar College)。曾在媒体与时尚行业工作,2017年创立个人手工陶瓷工作室。译有《陶瓷一生:露西·里》。

内容简介

滨田的陶坊(古法做陶,以高难度的传统手工制陶方法,实现其制作实用器的目的): 和其他地方的大多数陶艺工作室标准相比,这里对材料的持久关注令人赞叹。品控堪比工业水准,虽然不使用完全标准化的度量,只是仰仗在实践中自然积累的经验和上百次的重复测试。 这是一项艰巨而严谨的协同工作,没有温度计或其他测量工具,全部依靠经验和工人们的配合。他们看起来没有在刻意控制,实际上通过观察在控制着一切,这是一种极致的技艺。 木炭是工人自制的,过程漫长。当一棵树长得足够粗了,就会生火将其制成木炭,大约要烧两天。过程中要时刻留意火势,保证刚好的空气含量,不然,剩下的只有灰,没有炭。 如果使用清洁无声的燃料,就不会有添火、关火、听火这样的浪漫。 滨田的创作: 对每件器皿都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耐心,悉心保留新鲜感。每一件新的陶器,都延续着亘古不变的传统。 纵然外界瞬息万变,却依旧恪守传统之道,这本就深植于他的理想——放下我执,并在创作中放下自我意识和自视清高。 所有这些变化都来自关于如何施釉的超群技艺,但同时也来自完全的放手——不为技法的技法。滨田称其为“潜意识中的意识”。 给予、工作、反思、重复—— 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体现着这些年来居于此地的他对内心理想的追随。 滨田庄司的话: 做陶不应该像是爬山,而应是在令人愉悦的微风中走下山路。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好的陶艺家,你要在做陶这件事上不服输,但是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服输一些;永远不要在做陶上感到气馁,但是愿意在其他所有的境况中放下自我。 要是想要有个住处,最好的办法似乎是迁一幢房子到我的这块地上,而不是盖一幢新的。我最终买了十幢老房子,每一幢都有60—100年的历史。 我永远不会为我的作品感到骄傲,要学的东西没有尽头。我不想浮在表层,而是深深地沉入最深处,于我所在之处沉得更深。有些人想要在水面游水玩乐,下潜一点再浮上来,把头伸出水面,如今的我只想潜向深处。 如果你学得太多,你就当不了陶人,而是个商人。 一个人通过真正的工作才能最好地发挥自我。如果你无法赋予其生命,就不能称之为创造。 我的器皿,不是被造出来的,而是生出来的。我会让器皿自己去教诲,或许这些器皿自己会纠正滨田犯下的错误。 山里的树自己生长,我想成为这样。 获取溪流中的水易如反掌,但地下的水才是源泉。 ☆日本“人间国宝”滨田庄司创作全记录,近距离观察一代陶艺巨匠如何赋予陶泥以生命。 他定期为天皇讲授民艺,受邀在白宫演讲,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被授予日本文化勋章,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表彰;依古法做陶,但超越传统,以“滨田之道”,复兴了一座城镇的陶业。 ☆滨田庄司晚年亲授采访式传记,全方位呈现20世纪陶艺界zui“破圈”的艺术家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传统与现代、创作与商业。 在西方游历,取法于东方哲思;作品被全世界追捧,却过着简朴的乡村生活;将时间和生命献给做陶,却不得不把一半的时间分给创立博物馆、指导馆藏、慷慨地招待每一位到访家中的陌生访客。在滨田庄司的山中院落,生活与创作,传统与生机,西式家具与东方居所,彼此相融为一。 ☆相识20年的老友,4个月的观察、交谈,记录手工制陶的艰辛与浪漫,捕捉滨田庄司院落中独特的氛围和秩序。 作者忠实记录下滨田庄司如何试图在现代世界保留传统的节奏,全方位呈现他如何通过日复一日的全身心工作,坚定追随内心的理想,将所有生活中的美作为艺术的滋养,身体力行地指引出一条生活和工作相融为一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