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神经科学/教育神经科学译丛

音乐教育神经科学/教育神经科学译丛
作者: 编者:(美)弗朗西丝·H.劳舍尔//(德)维尔弗里德·格鲁恩|责
出版社: 上海教育
原售价: 69.80
折扣价: 45.40
折扣购买: 音乐教育神经科学/教育神经科学译丛
ISBN: 9787544491679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弗朗西丝·H.劳舍尔(Frances H.Rauscher),威斯康星大学奥什科什分校心理学教授。主要关注音乐认知,手势在言语产生中的作用,环境丰富对动物认知的影响以及时间感知。获得杰出教学奖和约翰?麦克诺顿?罗斯布什奖(John McNaughton Rosebush)。拥有大提琴演奏和心理学两个学士学位,同时也拥有哥伦比亚大学实验心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维尔弗里德?格鲁恩(Wilfried Gruhn),德国弗莱堡音乐大学音乐教育学荣誉教授(Prof. em. of Music Pedagogy University of Music, Freiburg, Germany),主要研究德国音乐教育史、音乐知觉和认知、音乐与语言、音乐教育学(音乐学习理论、早期音乐学习、音乐学习神经生物学)。

内容简介

在我们复杂且高度技术化的文明里,教育文化的学 术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Bruner, 1996),关于小 学生是如何学习音乐以及应该如何教孩子来感知和理解 音乐也有很多理论(Flohr, 2004)。我们认为,音乐 发展,特别是早期阶段音乐发展的培养,主要通过对人 体自发的、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的动作及姿势的支持和鼓 励,通过识别儿童情绪和动机的节奏性表达以及由歌唱 传达的情感、思想、观念与协同活动等来促进。音乐完 全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教授——通过内在动机激发儿童的 学习热情,在运动过程中形成一种合作与创造性关系, 向别人学习新的想法并进一步完善表演技巧。 我们比较了两种不同的音乐教学方法。第一种主要 重视用来教学的音乐形式,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就是 按照外部的标准与规则来掌握一种新的技能;第二种则 有意识地重视并分享儿童本能的、创造性的或许看来有 些混乱的乐感,这是一种内部驱动力,就像与同伴一起 生活和学习的动机一样强烈。 第一种教师中心的教学方法用传统的眼光来看待音 乐,将音乐视为一种很大程度上人为的文化形式。它有 特定的学习程序、可理解的结构与可测量的实际技巧水 平。它受预先规定的观点与分类的影响,识别音符并遵 循乐谱。通常会由一个受过训练的听者进行严格的评价 并做出正式的评估,主要看演奏的水平以及学生区分标 准与已知音乐成分的能力。 第二种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看重儿童变化的经验, 视儿童为天生的有创造性的音乐存在,接受儿童的经验 和情绪,尽管儿童对音乐的理解有些幼稚,却能够尝试 用节奏优美的歌曲和舞蹈朴素地表达信息——这种朴素 状态首先是不受任何文化规则或者语言限制的,但是能 够从任何年龄的教师身上通过积极地尝试学习新的观点 与想法。 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学习的基本假设上存在很 大差异,实际运用中教师常常会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将两 者以不同的方式组合使用。比如,使用雅克达克罗兹( JaquesDalcroze)或者奥尔夫(Orff)音乐教学方 法的教师通常比较强调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重视即兴 创作和创造性体验的价值。同样的教师可能也会使用教 师中心的教学方法,指导音乐技能训练。有经验的儿童 音乐教师如果倾向于接受本书的指导,则需重视儿童注 意力和意志力的训练,通过协商制定规矩,通过弗雷德 ·埃里克森(Fred Erickson)所说的“跳一跳,摘桃 子”(going for the zone)进行适合儿童发展年龄 的沟通,也就是维果茨基所谓的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Eriskson, 1996)。很少有教师在教学中只使用教 师中心的教学方法或者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有关早期 幼儿音乐教学方法的详细综述可以参阅弗洛尔(Flohr , 2004)的著作。 我们认为,即使是对成年人来说,要想成为一名优 秀的音乐家(能够创作音乐并且能够从传统听众的角度 很好地演奏他人创作的音乐),除了需要进一步鼓励并 适读人群 :教育神经科学研究者、中小学、特殊教育一线教师、教育工作者、心理学研究者、神经科学研究者 脑科学被称为人类理解自然和人类自身的“终极疆域”。在21世纪脑科学成为全球科研界必争之地的背景下,形成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教育神经科学,高度整合心理学、教育学、神经科学、生物学来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成为国际上备受关注的新兴学科。迄今为止,哈佛大学、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全美连续5年教育学排名di一的皮博迪发展与教育学院、QS世界教育学排名di一的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相继成立了80多个专业研究机构与专业人才培养机构,我国台湾师范大学将教育神经科学作为学校迈向世界顶jian大学的重要举措。教育神经科学的发展无疑已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这一学科的发展,在2006—2020年,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将认知神经科学列为八大前沿科学领域之一。脑与认知科学还被列入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重点发展学科。 但是目前,我国教育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相关研究成果还较少,有关教育神经科学的书籍也不够多。在这种背景下,周加仙主编的“教育神经科学译丛”精心选择了国际教育神经科学领域颇具影响的代表人物及其重要著作,尤其关注与学校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优秀著作,包括《教育神经科学》(待出版,2020.6)、《神经教育学研究导论》(已出版)、《教育神经科学的是与非》(待出版,2020.2)、《教育神经科学在课堂》(待出版,2020.3)、《教育中的执行功能:从理论到实践》(待出版,2020.5)、《0~8岁儿童的脑、认知发展与教育》(已出版)、《人脑如何学数学》(已出版)、《音乐教育神经科学》(本书)、《贫困生的有效教学与有效投入》(待出版,2020.6)等。这套译丛系统而全面地展现了国际教育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勾勒出国际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图景,在教育神经科学的不同研究方向上都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是国内较为完整地介绍国际教育神经科学研究前沿成果的丛书。这套译丛的出版将对我国教育神经科学的发展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将为我国人才培养与综合国力的增强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