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运营(创业三板斧)

重运营(创业三板斧)
作者: 汤亚舟
出版社: 电子工业
原售价: 69.80
折扣价: 50.26
折扣购买: 重运营(创业三板斧)
ISBN: 9787121307942

作者简介

汤亚舟博士,80后连续创业者,资深广告人,哲学系怪咖。主业新媒体营销,业余码字。作者是联梦互动(Touchdown)创始人,武林书局读书会创始人,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多年营销研究和管理经验,英国自主创业成立新媒体公司AestheticaMedia,涉及杂志、微电影制作、艺术展和新媒体营销,常年合作机构有BBC、Channel 4、BAFTA,服务的客户包括欧莱雅、Lush、Zopa、ThinCats、Topshop、Superdry等英国本土品牌。AestheticaMedia被收购后,于2015年初回国创立新媒体营销服务机构联梦互动(Touchdown)。

内容简介

运营的门槛很低,只要踏实肯干,什么专业的人 都可以加入运营大军。对于初入行的运营新手来说, 所有的脏活累活,毫无疑问,都会分配给你。这时你 要做的工作会是运营工作内容(内容运营、用户运营 、活动运营、新媒体运营等)里的一项到几项。对于 新手来说,这时最重要的是熟悉自己企业的产品产品 链思维,培养对产品和运营的敏感度,这样做有助于 培养运营逻辑,为后续的高阶运营做储备。 做到高阶,则涉猎的领域会更广,从产品UI、功 能开发到市场规划,再到产品落地的推广安排,最后 到数据的复盘和分析,都会涉及。一个运营人员的成 长就像升级打怪兽一样。打的怪物多了,挑战副本的 难度大了,自然而然就能将其中的流程走通理透,进 而化繁为简,以更少的时间做出更大的效果。所以运 营是一个先做加法、后做减法的过程,需要知识体系 和工作实践的不断沉淀,最终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方式 方法。 一款产品的成功,依赖于产品和技术的设计及开 发,更依赖运营的持续投入。马化腾可以说“没有技 术实现不了的需求”,在各大应用市场我们也经常能 看到像素级的抄袭产品,但你何曾看到真正手把手教 你运营一个产品的秘笈? 这是因为任何一款产品,从产品或技术层面来剖 析比从运营角度剖析的难度要低很多。打个比方,腾 讯要再造一个“脉脉”这样的职场社交平台,从技术 和产品层面来说,绝没什么难度,甚至设计和体验逻 辑做得更好。但从运营层面来看的话,腾讯是很难复 刻出一个一模一样的脉脉出来的。这里面最重要的因 素是人的因素。脉脉在吸纳成千上万的用户过程中, 也潜移默化地培养着脉脉的用户文化。这里面无疑是 脉脉的运营人员在起着主导作用。他们赋予了产品一 种人文精神或是社区文化,让用户能够感知到脉脉的 产品标签。一个产品最难被复制的就是赋予这个产品 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是运营人员长年累月与用户深 度互动的结果,这种关系很难被抢走,它是一家公司 最重要的无形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属性的加强,越 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除了要打造线上产品以外,也开 始整合线下传统资源,比如出行、社区O2O、共享空 间和互联网金融。产品作为平台连接线上线下及供需 两端,充分发挥平台的优势。这种模式由共享经济的 兴起而驱动,以移动互联网作为媒介,充分调度社会 上的闲散资源,但与此同时对运营的要求也更高了。 (二)开阔的职场通道 我一直认为运营从业者的职业通道是非常开阔的 。不同于产品经理或程序员较为平滑的职业发展上升 曲线,运营人员的职业发展曲线呈阶梯式。大家可以 参考猎聘、拉勾、Boss直聘等互联网招聘网站的薪资 ,运营的跨度非常大。不用去羡慕程序员刚毕业起薪 就过万,你看看年薪七八十万的架构师能有几个职位 和几个人能做。运营是一个入行门槛很低的工种,入 行门槛低就意味着整个人口基数大,所以竞争会非常 激烈,你每上升一个段位都要历经时间或者金钱的积 累。运营最像打仗,一开始就是个小兵,然后慢慢成 长为老兵,开始指挥一个小班,继而指挥一个连、营 、团。 这源于一个出色的运营人员要达到一定段位,就 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面,更需要大量的工作实践。在 多项运营的具体工作中,如内容运营、社群运营、活 动运营、商务合作、网络投放、新媒体运营等,至少 精通其中的一到两项,这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我们 可以将运营形象地比喻成一个大水库,当作为传播的 各条支流干涸了,水库要能及时调度,开闸放水,有 相应对策出来,快速反应,提前预判产品处在什么传 播节点,有哪些行为可以干预,需要用到什么资源, 才能保证公司的运营不脱节。 产品经理负责产品调研,根据用户的需求来确定 开发何种产品,会用到哪些技术手段,技术按产品经 理给的需求文档将功能实现后,任务基本截止,剩下 的工作都将会平滑地过渡到运营手中。这时,如何将 开发出来的产品送到用户手中,让用户玩起来就成了 当务之急。 运营做着高危的收尾工作,一旦企业招募不到靠 谱的运营小伙伴,尤其是初创公司,一方面会空耗掉 很多企业的内部资源,另一方面也会浪费掉不少产品 窗口期。所以我认为创业公司在运营这块的招募不应 该省,要知道一个好的运营能解决很多事情。 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