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2.40
折扣购买: 课本里的奇妙地理:中国国家地理的自然课
ISBN: 9787521757545
中国国家地理自然教育中心,中国国家地理发起的自然教育平台。自然教育中心秉承中国国家地理对自然的热爱,通过“标准化的课程”、“标准化的导师培训”和“标准化的空间设计”推广自然教育的理念和服务。号召孩子们推开自然之门,重返天地万物。 独见工作室,成立于2020年1月,是一个年轻的插画设计团队。我们以“独具匠心 细致卓见”的独立创新视角,通过新颖的绘画风格,将不同领域的知识,以视觉方式传播给更多的读者。工作室项目涉及插画设计、绘本制作、信息图设计制作、科普插图制作等。独见工作室代表作品:《中国鸟类观察手册》《掌中花园》等。
地层就是写满文字的书页 我们都知道,地球约 46 亿年前就诞生了,而人类出现的时间却很晚。研究人类历史,我们有文字和文物可以参考,但研究地球的历史,人类却没有任何文字可以借鉴。不过别担心,答案就在我们脚下。由于地表的泥土等不断地堆积,新的沉积物不断压在旧的沉积物上面,变成了岩石,形成了一个个地层。对于大地这样一本特殊的“书”,地层就是它的“书页”,里面的岩石、化石就是书页中的“文字”,记录着地球曾经的风风雨雨。科学家做了大量工作,确定了各个地层的年代,按照时间顺序编制出了地质年代表,供人们定位生物和事件出现的时间。而在这本时间跨度长达 46 亿年的大“书”里,人们主要研究的是从 5.42 亿年前以来的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三个时期。因为正是从那时候起,地球上的生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二年级(下)《最大的“书”》 古生代: 由海及陆 最先发展起来的是海生无脊椎动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种类繁多的三叶虫。在古生代,三叶虫不断演化,出现了更多奇特的样貌甚至新物种。与三叶虫相伴的,是菊石、鹦鹉螺和腕足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脊椎动物则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最先出现的是最早的原始鱼类无颌鱼,其头部没有上下颌,口像吸盘一样。在泥盆纪,鱼类经历了快速的演化,先是出现了有颌鱼,如庞然大物邓氏鱼;接着又很快出现了软骨鱼类(鲨鱼和鳐鱼)和硬骨鱼(其他大多数鱼类)。在泥盆纪,硬骨鱼中的一支——肉鳍鱼登上陆地,成为两栖动物、四足动物的先祖。到二叠纪时,四足动物已经相当繁盛,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先祖都已初具雏形。 提塔利克鱼(Tiktaalik) 泥盆纪最著名的登陆鱼类。 巨脉蜻蜓(Meganeura) 来自石炭纪的巨脉蜻蜓是现代蜻蜓的远亲,是地球上已知曾出现过的最大的昆虫。 除了鱼类,其他很多生命也在向陆地发展。植物从海水中的原始状态逐渐向陆生高等植物演化,并从滨海地带延伸到了大陆腹地。从泥盆纪开始,苔藓、蕨、裸子植物等陆生植物先后出现。在石炭纪开始出现了森林,大量的森林被埋藏后就形成了煤炭,“石炭纪”也因此得名。无脊椎动物登陆的急先锋则是节肢动物,它们大约在泥盆纪登陆,随后分化出了昆虫和多足类,并迅速发展壮大。石炭纪是节肢动物的第一个黄金时期,这个时候的氧气含量达到巅峰,翅展半米的巨脉蜻蜓、两米多长的节胸马陆,都生活在这个时期。但古生代的热闹场面在二叠纪末期戛然而止。一次原因未知的大灭绝,造成 95% 的海洋物种和 70% 的陆地物种消失,三叶虫更是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环境剧变使得地球上的物种发生了大洗牌,等待着在一个新的时代重新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