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愈谈中国哲学发展史

任继愈谈中国哲学发展史
作者: 任继愈
出版社: 石油工业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1.30
折扣购买: 任继愈谈中国哲学发展史
ISBN: 9787518323432

作者简介

任继愈(1916—2009),山东平原人,哲学家、**学家。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汤用彤和贺麟。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学报》编辑、***世界**研究所所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图书馆馆长。著有《中国哲学发展史》、《佛教史》、《佛教与东方文化》、《墨子与墨家》等。

内容简介

新中国成立前,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 羽、侯外庐、杜国庠等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中 国的古代社会、古代历史以及古代思想进行了卓有成 效的探索。他们开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科学的 分析,从而有可能透过各种现象的迷雾,看到一些真 相,或者说*接近于真相。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学者高 出于资产阶级学者的地方。尽管这几位前辈们的著作 中有一些论点需要讨论,但他们走的道路是一条阳关 大道,他们开拓荒地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他们使中 国哲学史开始成为一门科学,其著作具有示范作用。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被 广大学者所接*,并被运用于一切社会历史研究领域 。中国哲学史研究这个阵地也被马克思主义所占领。 三十多年来,我们出版了通史、断代史、专题研究、 论文集等,举行了几次大规模的讨论。尽管研究者在 对于一些重要哲学家或学派进行历史探讨时,得到的 结论不同,甚至相反,但是*大多数人对于以马克思 主义作为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基本上没有分 歧。问题在于我们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 则,怎样把这些原则和中国哲学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 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 走了不少弯路。粉碎“***”以后,通过拨乱反正 ,正确贯彻*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学术界充满了 ***的自由讨论的气氛,中国哲学史又呈现繁荣 景象。过去曾经讨论后来被搁置了的一些问题,** 又得到哲学史研究者的深切关注。在建国三十多年之 后的**,我们有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这将 大大有益于开展实事求是的学术研究,为进一步发展 中国哲学史提供了新的起点。 60年代初期,在***主持下,为了给高等院校 开设中国哲学史这门课程,由北京大学、人民大学、 ***哲学研究所的几位同志共同编写了四卷本 的《中国哲学史》教科书。作为一部用于教学的教科 书,需要讲一些比较基本的简明的知识,授课时间的 限制,不允许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有所发挥,同时,观 点也力求稳妥,学术界争论大的问题,则尽量避免采 入。《中国哲学史》(四卷本)教科书,前三卷出版 近二十年,我们对已出版的教科书不太满意:因为有 些应当说的,没有说到;也有些问题,成书后我们的 观点有了改变,认识有所前进,书中也未体现出来。 为了适应于这门学科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应当写出一 部新的反映我们目前认识水平,比二十年前出版的四 卷本教科书*详尽的哲学史专著来。 几十年来,对中国哲学史的特点、道路、发展规 律以及中国哲学史的地位,我们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经过多年酝酿、考虑,这些想法和看法*趋明朗。 这些看法是否符合中国哲学史的实际,将接*客观实 践和历史的考验。但是我们的结论是在消化原始资料 ,广泛吸取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亲手撷取来的 。我们力图做到材料和观点的统一;力图运用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