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西苑
原售价: 27.80
折扣价: 17.50
折扣购买: 人格(确定自我魅力)/核心生活探索丛书
ISBN: 9787801083029
第一章什么是人格 一、人格被看作一种惯常行为 什么是人格? “人格”一词来自拉丁文“persona”,它的原 意是面具。那些把人格定义为面具的心理学家把人格 看作每个人公开的自身。它是人们从自身中筛选出公 开于众的一个侧面。这一定义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某些 由于其他原因而不愿披露的隐私。 另一类定义把人格看成是一系列复杂的反应。这 类定义强调个人的可见性(可观察到的)行为而轻视 人格的不可见因素。赞成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若要判 断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只须观他在各种情境下的行为 就可以了。 还有些人把人格看作是一种控制行为的内部机制 ,正是这种内部机制的特质决定了一个人的人格。“ 自我说”与“特质说”都于属这一范畴。例如,确认 每个人都具备某种特质,而这种特质反过来决定每个 人在一定情境下所采取的行动。很明显,由于一般认 为人格特质和自我在本质上属于认知领域(即认为属 于心智的一部分),因此,那些赞成强调人格特质说 和自我因素的心理学家往往面临着身心问题。简而言 之,身心问题就是探究哪些心理因素是如何影响哪些 生理因素的。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也是一个所 有涉及认知领域或心理因素的心理学理论都应当设法 解答的问题。 人格被看作一种惯常行为。 几乎所有的人格理论家都赞同这个观点,即人格 可以根据一个人的一贯行为模式加以描述。在种种不 同的情况下,人们反应定势的差异形成了各人不同的 个性特征。正是这些惯常行为模式才有可能使我们对 人们的未来行为做出具有一定准确性的预测。当我们 看到自以为熟悉的某某人做出一些反常行为时,就会 无不惊讶地说:“这不像是他干的。”当人们不再以 过去的方式对某种情景做出反应时,那么,我们就说 他们的人格已经发生了变化。 虽然大多数人格理论家会接受我们的观点,把人 格说成是一种惯常的行为模式。但在解释或者说明惯 常行为的起因上就会持有不同的观点。在这一节中, 我们将扼要地评述一下对惯常行为起因的几种解释。 遗传学观点对人格做了最普遍、最“世俗”的解 释。根据这种观点,人的生理特征与人格特征都是由 遗传决定的。我们通常说:“他具有爱尔兰人的脾气 ”,“她长得像他父亲”,或者说“他有他叔父犯罪 的秉性”。这是一种“血统论”观点。 我们不应使读者产生这样一种印象:只有普通人 才把人格特征看成是由遗传决定的。其实不少杰出的 人格理论家都接受这种遗传论的观点,至少认为遗传 是惯常行为产生的部分根源。几乎所有的人格理论都 是以某些遗传因素为理论基础的,不管这些因素是一 种生理需要(如弗洛伊德、斯金纳、多拉德和米勒以 及马斯洛等),或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趋向(如荣格、 罗杰斯、马斯洛等),或者是一种社会兴趣(如阿德 勒),等等。故此,问题并不在于是否是遗传影响个 性的形成,而是遗传影响个性达到什么程度和以什么 方式来影响个性的形成。 探讨遗传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人格形成的问题,又 回到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上,这也是一个自始贯穿于 心理学发展过程的重大问题。在心理学的每个主要分 支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天赋说和经验论两派的论争, 人格理论当然也不例外。总而言之,天赋说者宣称人 的某些重要的秉性,如智力,是由遗传决定的。每个 人智商的高低是由于遗传对个人的概念方面的能力施 加影响而决定的,生活环境充其量只是有助于个人天 赋的潜在智能的形成。与此相反,经验论者认为个人 的主要秉性是由经验作用而形成的。智力,对一个经 验论者说来,与其说是先天决定的,还不如说是后天 经验作用的结果。因此,智力的充分发展取决于环境 的作用而不可能是遗传因素。 在人格理论中,天赋说与经验论(同样也称为先 天论和后天论)以多种形式论证各自的观点。然而, 在心理学领域内,人格尚无统一的定义,各派心理学 家对人格有各种不同的解释。 二、人格是心理学研究的领域 一提起“人格”,会使人想到许多含义。实际分 析一下,其意义只有两个方面:第一,人格指人的特 性,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还有知觉、 记忆学习、思维情感等,人格是其中之一。第二,人 格作为研究领域,是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它也是心理 科学中明确、合理而且为大家一致公认的领域。 用较为形象的方式来说,人格作为心理学的分支 ,就是指心理学家在这块园地中精耕细作,探索人行 为的究竟,包括理论和实际研究的各个方面。 人格心理学就是在心理科学的框架内探讨理解人 的行为、阐明人的本性的心理学分支。科学心理学更 喜欢用较为简单而肯定的、直截了当的概念来说明问 题,而且还要求这些概念是可以使心理学家进行作业 的、可供实验或实践证明的。心理学家也特别重视研 究方法,其特点是要求后者有效而确切,从而验证这 些概念是否正确。心理学中的这些倾向规定了研究人 格心理学的思想和途径。也正是这些方针的确立,使 人格在心理学中的研究有别于其他科学对它的研究。 1.人格研究的特殊兴趣 人格心理学家的研究兴趣与其他心理学家的兴趣 有重叠的地方,但是有三点重要的区别:(1)人格 心理学家更重视人的差异,而不是人的共同之处。( 2)人格心理学家更强调把人看作为“整合”的全体 ,而不是他的许多部分的机能。(3)人格心理学家 注意的重点在稳定的特征,而不在于决定当时行为的 外部刺激与情境。 第一个差别说的是着重点,不是排除共同点,因 为人格心理学家对于人格的其他方面或规律也是要进 行研究的。人格心理学家也不否定人格的某些方面或 规律是人们共同的。例如,从出生到成长,人的心理 过程都存在分化复杂的趋向,而这种发展上的变化在 研究人格时也是极为重要的。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