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生活越来越像走钢索
作者简介
"尼可拉斯·D. 克里斯多夫(Nicholas D. Kristof) (出生于1959年,美国记者、政治评论家,毕业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曾七次入围普利策,并两次获得该奖,被称为“记者中的记者”,在四大洲生活过,在六大洲做过报道,走遍了140 个国家,以极富有同情心的方式记录发展中国家的健康、贫困和性别问题。 雪莉·邓恩(Sheryl WuDunn) (出生于1959年,美国企业高管、记者、作家,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哈佛商学院、普林斯顿大学。)曾任《纽约时报》商业版编辑和驻外记者,她关注全球妇女问题和弱势群体,并用实际行动将改善女性和全球弱势群体的困境,制定了周到、有效的慈善战略。"
内容简介
"我们想更深入地了解那些 6 号校车上的孩子和他们的遭遇,了解政府为何坐视数千万人 经受失去工作、尊严、希望、生命、孩子的痛苦,了解我们该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克纳普家的孩子和校车上的很多孩子,以及全国各地数百万的美国人,在吸毒或辍学方面做出了可怕的、自我毁灭式的选择。但我们也看到,这个国家在多条战线上做出的糟糕选择,使得这些问题雪上加霜。 陷入困境的校车上的孩子们并不比他们的父母差,也并非准备得不够充分。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受过更好的教育,性格也不比其他国家的同龄人软弱。美国孩子的高中辍学率比其他国家的高,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如那些国家的孩子聪明。因此,我们在毫不留情地审视失败的个人责任时,也要同样严厉地审视美国政府、机构和社会的不足。让我们一起来寻求解决方案吧。 在为本书做研究和报道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经济富裕、受过良好教育的美国家庭来说,人生之旅就像在宽阔平坦的大道上漫步,有过失也会被原谅。但对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 越来越像走钢索。有些人走过去了,但对很多人来说,摔下来就完蛋了。更重要的是,从钢索上摔下来毁掉的不只是个人,还会毁掉整个家庭,包括孩子,甚至祸及孙辈。美国到处都是受害者,只要我们留心就能发现。 目前,每年约有 6.8 万美国人死于药物过量,另有约 8.8 万人死于酗酒,4.7 万人死于自杀。7 每两周因上述因素过世的美国人,比在耗时 18 年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死亡的美国人还多。然而,很多富裕的美国民众并不在乎,精英们不但很少关注全国各地社区的解体,更有甚者还会指责那些受害者。事实上,很多责任要归于别处:当社区解体,数千万人承受痛苦时,美国的政客、记者、宗教领袖、企业高管时常尸位素餐。美国仍然没有制订一个有条不紊的计划来应对这些挑战。 这次探索之旅把我们二人带到了美国的全部 50 个州和 1 个特区,我们在本书中讲述的故事来自亚拉巴马、阿肯色、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马里兰、纽约、俄克拉何马、田纳西、得克萨斯、弗吉尼亚、华盛顿特区等地,但大多数故事来自亚姆希尔。我们更关注这片土地,因为这里反映了美国工人阶层面临的挑战。选择亚姆希尔居民作为叙事对象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向我们敞开了心扉。 我们还有许多老朋友在亚姆希尔,雪莉在我们订婚(当时她还锁上车门,逗大家开心)后也经常会回来。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孩子是在克里斯多夫家庭农场长大的。这些联系让我们对这个社区面临的困境抱有深切的同情。俄勒冈州失去木材业工作岗位和肯塔基州失去采煤业工作岗位的后果,与北卡罗来纳州、缅因州和密歇根州工厂的工作岗位消失的后果没有多大区别。与我们出身贫寒、成长于巴尔的摩和纽约的黑人朋友韦斯·穆尔交谈时,我们惊讶地发现,俄勒冈州的某白人农场小镇和巴尔的摩的某黑人社区之间有很多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承受着深深的痛苦。 对我们来说,这本书写起来很痛苦,因为旧日的情谊可能会使我们失去职业距离的保护。在过去的书中,我们试图揭示一些紧迫且不受重视的话题,比如世界各地对女性的压迫;而现在,我们正试图揭 示的是我们自家后院里一些同样紧迫且不受重视的危机。 在本书中,一些故事的主角是尼可的好朋友,有的曾是尼可迷恋过的人,他们在课堂上互传过字条;还有的曾一起跳过舞,或是在高中的操场跑道上比过赛。我和尼可一起报道过世界各地发生的大屠杀、种族灭绝、性交易,还有其他的悲剧和伤心事,但本书中的这些困境几乎击中了我们的要害,因为亚姆希尔和美国就是家。 克纳普家的孩子们经历了但丁笔下地狱般的旅程——毒品、酒精、犯罪和家庭功能失调。法伦手很巧,会做木雕和家具,但后来因酗酒和吸毒死于肝衰竭。西伦喝酒喝到失去知觉,结果房子着火,被烧死了。罗吉娜患有精神疾病,死于和用药有关的肝炎。内森在制造冰毒时引发爆炸,也被烧死了。这四个兄弟姐妹,这些曾经在 6 号校车的座位上晃来晃去的快乐的孩子,死了,死了,死了,死了。 基伦天资聪颖,上学时曾是亚姆希尔小学公认的数学神童。他是这五个孩子中唯一的幸存者,部分原因是他在州立监狱服了 13 年刑,没法吸毒。现在,他拖着患有艾滋病、肝炎和记不清折断过多少根骨头的身体艰难地苟活。他说自己已经很少吸毒了。如今,迪伊和基伦一起住在俄克拉何马州。她比加里长寿,79 岁时依然头脑清晰、身体硬朗。她靠社会保险生活,不碰酒精,也不碰毒品,每天去给四个已故子女扫墓。迪伊拿出全家福,指着曾经享受过幸福时光的孩子们。照片中的门头上挂着一块木牌,上面那个“家”字非常显眼。“我们家被诅咒了,”基伦说,“我们这代人出了问题,这才会有酗酒、吸毒、牢狱之灾。”他流下眼泪。很多美国人步入了歧途,“走进了一片幽暗的森林”,就像但丁在《神曲》中描述的地狱之旅——只不过他描绘的是中世纪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佛罗伦萨的腐败和虚伪。 迪伊·克纳普和其他人一样清楚,过去的美国并不像《天才小麻烦》中所表现的那样,是个简单的幸 福家庭万花筒,全是一家人在餐桌上传递肉汁的美好情景。对于非洲裔美国人、拉丁裔美国人、美洲原住民等群体来说就更难了,餐桌旁甚至连他们的座位都没有。但那个时候,进步梦是真实的,并支撑着迪伊这样的人度过了困难时期。但对于现在大多数的美国工人阶层来说,无论有着哪种肤色,这个梦都已经“死”了,和 6 号校车上所有的孩子一起死了,和克纳普家的法伦、西伦、罗吉娜和内森一起死了。 个人肯定要为这种变化负一部分责任,但集体也有推卸不掉的责任,尤其是对目前处境艰难的儿童而言。我们作为公民,在这方面失败了,我们的政府也失败了,而这种局面必须被改变。在过去的半个 世纪里,美国经历了一次历史性的错误转折,对克纳普一家和其他很多人来说,人间变成了地狱。我们将带你去这个地狱中走一遭,并指出美国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 " 普利策奖得主,豆瓣万人高赞《天空的另一半》作者,讲述普通劳动者困境的全新力作! 对生活满怀期待,却总被重重摔下!直击一直追寻希望的人,何以一步步失去工作、尊严、希望乃至生命。 不是他们不够努力,而是有太多阻碍,让我们看到“底层”劳动者的困境!《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作者塔拉·韦斯特弗盛情推荐! 1.感动世界的普利策奖得主,畅销书《天空的另一半》作者,继关注女性困境与弱势群体之后,聚焦当下普通劳动者困境的全新力作!对生活满怀期待,却总被重重摔下。直击“底层”劳动者的困境!不是他们不够努力,而是有太多阻碍。 2.《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作者撰文盛情推荐!让我们看到一直追寻希望的人,何以一步步失去工作、尊严、希望乃至生命。 3.专业性与故事性相结合,中和纪实文学的理论性,故事引人深思:跨越50州和1个特区深入调研,直接书写和自己一起长大的童年伙伴的真实人生故事,兼具权威性与真实性,专业性与通俗性,贴合当下人的生活现实,让读者看到直触内心的故事; 4.跨越国界,捕捉了我们身后时代的真实事件和故事:带着我们前往美国那些社会边缘化的人。令人震惊也令人心痛,这同样是我们当下人的故事; 5.深究原因:不是他们不够努力,而是有太多阻碍!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本对未来满怀希望的他们一步步走向破碎? 6.直击贫富差距带来的严重后果,并指出如何才能挽救!“检验我们进步的标准,并不在于让富裕者锦上添花,而是在于为缺吃少穿者雪中送炭。“ 本书是富兰克林这段话的最好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