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传(命运与战略上下)

斯大林传(命运与战略上下)
作者: (俄罗斯)斯维亚托斯拉夫·雷巴斯//叶卡捷林娜·雷巴斯|译者:吴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16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斯大林传(命运与战略上下)
ISBN: 9787208120426

作者简介

当代俄罗斯作家。 斯维亚托斯拉夫·雷巴斯,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长期在青年近卫军出版社和《文学俄罗斯》等媒体工作过,是俄罗斯著名的传记作家,传记作品有:《斯托雷平的生与死》、《维特传》、《库波捷夫将军》、《萨姆松诺夫将军》等,中篇小说《英雄之镜》被拍成电影。他还是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曾经担任过莫斯科的“基督救世主大教堂修复观察委员会”主席,获得过“圣谢尔基拉多涅日斯基勋章”和“神圣莫斯科大公达尼尔勋章”。叶卡捷琳娜·雷巴斯是他的女儿,当代俄罗斯作家。

内容简介

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是时间长河中的沙粒还是历 史人物呢? 一方面,因为他们给了伟大的总书记以生命,他 们是历史人物;另一方面,他们只不过是撒在历史过 道上的沙粒。 已经几乎不可能从遥远的混沌岁月中弄清楚,他 的祖父和曾祖父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家族来自何方 ,他们的坟墓在哪里。 斯大林的曾祖父居住在姆季乌列基山区(现在在 南奥塞梯),是牧羊人。他爱自己的羊群,保护着它 们,因此人们给他起了个“焦吉施维里”(畜群之子) 的绰号。渐渐地这个绰号的发音变了,叫成了“朱加 施维里”。(奥斯特洛夫斯基A.,《谁站在斯大林的 背后》,莫斯科,2002年,第82页) 我们再往姆季乌列基山区的远处看,去看18世纪 。奥塞梯人从北方入侵,进攻格鲁吉亚的村庄,格鲁 吉亚人进行了抵抗。但18世纪很快就结束了,19世纪 开始了,斗争以奥塞梯人的胜利而结束。他们征服领 地并进行移民,此地后来成为哥里县的北部地区(现 在这个地方称为南奥塞梯)。斯大林家族的根就在这 里。 他的祖先是奥塞梯人还是格鲁吉亚人,我们永远 无法得知。 我们知道的,约瑟夫也知道的这一家族的第一个 名字是他的曾祖父扎扎。扎扎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他 原先住在埃里斯塔维公爵的领地阿纳努拉村(杜舍特 县),由于某种原因,他发动同乡一起反抗村里的地 主,其后不得不逃往哥里县。他在那里也没有住长, 再次造反,藏身于利阿赫温峡谷中少有人能够到达的 格里山里,后来又被迫逃离此地,最后在离梯弗利斯 (第比利斯的旧称——译注)不远的季季利洛定居下来 。(奥斯特洛夫斯基A.,《是谁站在斯大林背后》, 莫斯科,2002年,第83页) 但是,有格里斯塔维(意为格里之峰)教堂的格里 ,把相关的记忆残片保留了下来:扎扎的孙子,即斯 大林的父亲维萨里昂带着妻子叶卡捷琳娜常去那里做 祈祷。 “扎扎”是由“约瑟夫”这个名字变化而来的。 在季季利洛村的记载里,就是这样称呼第一位来此居 住的“朱加施维里”的。 扎扎有瓦诺(即伊万)和格奥尔吉两个孩子。瓦诺 干农活,种植葡萄,然后去城里卖。格奥尔吉也是从 普通农民中熬出来的,并且成了曼格利斯村路边一个 小饭馆的主人,格鲁吉亚贵族们喜欢在这里休息。 造反者的儿子们走上了资产阶级的道路并成功地 迈出了最初几步。 但这条道路是何等的困难,未来繁荣的基础是何 等的脆弱。疾病,还不清的债务,歉收,还有各种各 样的灾难,一切都可能在瞬间崩塌。 正是这样的情况发生在兄弟俩身上了。瓦诺50岁 不到就死了。不久,格奥尔吉又被抢劫者杀害。发财 致富的梦想破灭了。 瓦诺的儿子维萨里昂(别索),就是斯大林的父亲 。他在父亲死后,或许是因欠债,或许是为避税,离 开村子跑了。别索是怎样一个人呢?他识字,除了懂 格鲁吉亚语、俄语、亚美尼亚语、阿塞拜疆语,还可 以凭记忆整章整章地讲述绍塔·鲁斯塔维里的《虎皮 骑士》,这个故事最主要的思想(我们要强调这一点) ,就是为反对封建主的割据、建立统一的国家而斗争 。 应该指出,根据1897年的人口普查资料,梯弗利 斯省只有8%的居民识字。这就是说,别索虽然没有 受过任何教育,却属于这少数识字者之列。这既说明 了他的才能,也证明了他父亲瓦诺的潜能。 埋葬了父亲之后,还不到20岁的年轻别索,如同 古往今来的外省年轻人向往去大都市那样,到梯弗利 斯去寻找幸福。 他当时干什么,如今已经很难说清楚了。据说, 别索先在亚美尼亚商人r.阿德里汉诺夫的制鞋厂打 过工。1870年,别索20岁左右时来到了哥里,开始为 鞋商巴拉莫夫工作,并在俄罗斯人街区租了间房住下 来。 在哥里的俄罗斯人街区里,有一支俄罗斯驻防军 ,它是外省驻军中的一支。驻军的生活与当地居民密 不可分,包括修鞋或定制新靴子这样的日常小事。 那个时代的鞋匠不仅应该是个好手艺人,而且还 应是个经营者:要买皮革、配料,要进行核算。从另 一方面讲,这个工作的个体性质也养成了别索的独立 、专注和爱思考的倾向。 开始时,别索的业务开展得很顺当,订鞋量一直 在增加,鞋铺还雇了两个帮工。其中之一回忆过一个 很有典型意义的买卖兴旺的细节:“他家里总是有黄 油。”(奥斯特洛夫斯基A.,《是谁站在斯大林背后 》,莫斯科,2002年,第93页)别索迎娶18岁的孤儿 凯凯(叶卡捷琳娜)·格拉泽,就是在出现这番兴旺景 象的时候。 凯凯的父亲当过制砖匠、制陶匠,后来在离哥里 不远的有许多园林的加姆巴列乌利当园艺匠。他早就 去世了,过早离开人世的还有他的妻子。他们的三个 孩子都是由居住在哥里俄罗斯人街区的亲戚们带大的 。 有关年轻的凯凯,可夸的地方不少。她面容姣好 、勤劳能干,还会读书写字,这是非常少见的。 1874年5月17日,在哥里的圣母升天大教堂,维 萨里昂和叶卡捷琳娜举行了婚礼。约瑟夫,也就是后 来的斯大林,是他们的第三个儿子。第一个儿子米哈 伊尔和第二个儿子格奥尔吉幼年夭折。 按照圣母升天大教堂出生登记册上的记载,约瑟 夫出生于1878年12月6日(公历18日),在12月17日(公 历29日),也就是出生11天后接受了洗礼。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是斯大林出生的真实日期 。后来这个日期在圣彼得堡宪兵局的通报和1920年斯 大林本人回答瑞典《人民政治日报》的调查表上都得 到证实。(《苏共中央通报》,1990年,11期)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