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0.70
折扣购买: 南怀瑾的人生禅学课
ISBN: 9787568019392
长叹尘情世态薄,人心难似莲心清 乾隆二十七年,有一位二十二岁的年轻人,他因 为生了一场大病而感悟到世事无常,因而立志出家为 僧。在病愈一年之后,他在京郊岫云寺恒实法师处* 了具足戒。此后,他昼夜研修、精求佛法的奥义,终 于领悟到佛法的精髓,继而创作了《一声佛号一声心 》,这个年轻的法师就是历****的彻悟大师。 在彻悟大师的《一声佛号一声心》中有这样一句 :“长叹尘情世态薄,人心难似莲心清。”这句话是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尘世间人情世故纷繁复杂,因此 一个人很难保持清澈的心灵。 几乎在每一个时代,人们都要叹息世事的纷扰, 感慨红尘的羁绊。红尘多故事,人生悲喜不定,有些 人深陷**之中苦苦挣扎却得不到解脱,有些人在浮 躁之中几多挣扎却不能清净。放眼望去,在现如今飞 速发展的社会中,谁还会有“白荷碧水听蛙鸣,不问 炎凉月独明”的清闲心境?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逼至“水深火热”的 境地之中,**苦苦求而不得,心境想放却又放不下 。因此说,人之所以为世事感到烦心,并不是因为这 世态有多么凉薄,人心有多么复杂,而是因为我们都 太过执着。对名声执迷不悟,对权势执迷不悟,对一 切身外之物执迷不悟,这些都是烦恼的真正来源。 对于J质啮的本源,南怀瑾大师曾这样说道: 烦恼是我们心理行为一个基本状态。“烦”,烦 死了,“恼”,讨厌,这些就是烦恼。烦恼就是罪恶 ,对自己心理污染的罪恶。以形而上本体来讲,我们 的自性本来清净,因烦恼连带发生的行为,变成了后 天的罪恶。所以“烦恼”两字,不要轻易小看它。我 们每个人,随时在烦恼中,我们回转来检查,**二 十四小时当中,有几秒钟身心都是愉快的?我们不知 不觉中,总是跟着烦恼在转。烦恼里头隐藏许许多多 罪恶的种子,许多罪恶的因素,都是由“烦恼”而来 。 烦恼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又对我们的人生造成如 此的伤害,那么我们自然要将其消灭。然而,世人如 何才能从凡尘中走出,忍得住心乱,消得了烦恼呢? 南怀瑾大师告诉我们,只要将自己的内心放空就可以 了。 南怀瑾大师在对《达摩多罗禅经》讲解时曾提到 过一些修禅的法门,他这样说道: 每一个思想,每一个心里动念都很清楚。观心法 门,每一个思想念头,不欢迎他来,也不拒*他来, 来了就来了,过去就过去了,慢慢生出无比清净的喜 悦。那么呼吸和心境都定住了,随时在定的境界。定 了以后此心得解脱,烦恼分别不起了。这个时候身心 可以得到解脱,解脱什么?解脱烦恼。 解脱烦恼,就是让心不被杂念所扰,这并不是说 人本身不沾染俗世,人生活在俗世之中,不沾染俗世 自然是不可能的,但人可以做到心不为俗世所动。物 质也罢、名利也罢、金钱财富也罢,只要人心不起欲 望,烦恼自然无处着身;失败也罢、成功也罢、悲欢 离合也罢,只要人心不随外物而喜忧,烦恼自然就烟 消云散了。 人世间就像充满淤泥的荷塘,而我们的内心则应 该像蓬花。淤泥虽脏,但是它却为荷花带去了全部的 养分,莲花的根深深扎在淤泥之中,但是它却能够从 中得到生命的养料。我们身在的这个世界与我们的关 系也是如此,当你抱怨身边人辱你骂你、欺你诈你的 时候,当你抱怨世事的不如意的时候,当你为自己的 悲伤、沮丧怨天尤人的时候,其实你也正从这些负面 的人生中吸取着生存的力量。 因此,我们实在是没有必要为了人生的种种不如 意而烦恼。尘世的百态如过眼的云烟,只有一颗平静 的心才能够给我们带来永远的安宁。 当然,有烦恼也不全是坏事。禅法上有句话叫“ 烦恼即菩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烦恼是人性的 根本,正是因为我们内心有烦恼,所以才有了来到这 世间修行的机会。没烦恼的众生是诸佛,有烦恼的众 生是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这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 凡人都是因为对生命之存在的本质洞悉得还不够清楚 ,所以才需要在烦恼中修行。 所以,我们还得感谢烦恼,因为对禅法的彻悟不 是无中生有的,而是从烦恼中转化而来的。这世间的 万千烦恼促使我们在修行中解脱,在烦恼中体味到什 么是幸福,所以,烦恼就是我们修行的*佳资粮,也 是我们内心幸福的见证者。我们只有在烦恼中静下心 来,才能够得到*多的幸福。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