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最能接受批评的皇帝)/名人传
作者简介
城菁汝,台湾作家。
内容简介
1. 少年英雄 皇亲国戚,显赫门第 隋文帝开皇十九年(599),北风呼呼地吹,大雪连续下了好几晚,四周一片白茫茫。在现今陕西省境内,一处华贵的大宅第里,温暖且灯火通明的房间内室,床上躺着一位正在临盆的美貌且气质华贵的妇女,仆人们不断地送热水忙进忙出,一旁的婢女们也拿着帕子频频擦拭着妇人冒汗的额头,产婆站在床边道:“夫人,用点力……再出点力……” 门外站着一位年纪三十岁左右、身材挺拔、一身灰袍的男子。他的双手紧握,神情紧张,不停地走来走去。原来这位男子名叫李渊,出身贵族,自幼即承袭父亲的爵位为唐公,当朝皇帝隋文帝是他的姨丈,他受到隋文帝的赏识,担任朝中要职。此时,李渊正带着怀有身孕的妻子窦氏要回朝述职,没想到妻子突然临盆,他们只好先暂时待在李家的别馆中。 窦夫人所生的是位公子,是李渊的二儿子。在他四岁的时候,有位书生拜见李渊,见到这位二公子后,说他“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几冠,必能济世安民”。李渊便取“世民”二字作为这位二公子的名字。 李家代代都为武官,家中子弟无论男女都须习武,又因为与北方民族通婚,如窦夫人是鲜卑人而非汉人,所以李家的孩子从小就具备骑马打猎的好本领。这天,才刚满十岁的李世民从郊外打猎回府,身上背着弓箭,灵活的大眼睛四处望来望去,他正在找窦夫人,想要与娘亲分享今天打猎的成果,最后在书房窗口看到窦夫人坐在桌前。 “娘,娘……我今天猎到两只兔子……”李世民一边推开门,一边大声嚷着报告成果。 书房中原本沉稳的气氛被李世民的叫声打破,但坐在书桌前写字的窦夫人头没有抬起,而是气定神闲地将最后一个字的一撇一捺写完后,才放下笔,看着李世民,微笑道:“世民真厉害,那我们今天晚上有口福了。” “娘,”李世民倾身看着桌上,原本雪白的纸此刻已写满整齐秀丽的毛笔字,“大家都说娘写得一手好字,为什么娘还是一天到晚都在练字啊?”李世民眼中充满疑惑地问道。 窦夫人脸上露出微笑,没有回答,反而问李世民说:“世民,今天其他人打猎的成绩如何呢? ” 李世民抓着头想了一下,道:“王家两兄弟都没有猎到,陈家老大猎到一只兔子。 ” “嗯……这么说是你的箭术最好了?既然世民已经是最厉害的了,那为什么还要常常去练习呢? ” “因为我喜欢打猎呀!而且我的箭术还比不上爹跟大哥,所以……” “所以什么呢?”窦夫人用明亮智慧的眼睛看着李世民问道。 “所以才要多练习。”李世民年纪虽小,但自幼聪明灵巧,想了一下后,恍然大悟道,“我懂了,不管是‘写字’还是‘打猎’,都是要一直练习才会有好成绩,而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练习一点都不辛苦,反而是很快乐的事。” 窦夫人摸摸李世民的头,欣慰地说道:“没错,你知道晋朝的王羲之怎么教儿子练字吗? ” “王羲之?王羲之……喔,就是娘最喜欢的书法家,娘总是拿着他的字帖练字,他也有儿子喔?” “没错。”窦夫人看着李世民说,“王羲之人称‘书圣’,写得一手好字。他的儿子叫王献之,王献之在跟你一样大的时候,请他爹告诉他写好字的秘诀,王羲之只是用手指着院中十八口大水缸告诉他说,用这些缸里的水磨墨,等到水用光了,就知道秘诀了。” 李世民吐了吐舌头,大叫:“十八缸水,等写完不就累死了?” 窦夫人拍了一下李世民的头,道:“王献之后来也成为大书法家,人称‘小圣’,与王羲之合称‘二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王献之小小年纪就有决心可以练完十八缸水,你与他年纪相同,志气怎么会如此不同?” 李世民听了很惭愧,同时也升起了一股不服输的傲气,暗中下了决心。他抬起头,大声且坚定地说道:“娘,您教训的是。世民从今天开始,除了每日练习骑射外,也会勤勉习字,绝不会让您失望的。” 从那天起,李世民每日除了习武外,也认真地习字。习字就是练书法,这门艺术需要聚精会神地读帖、临帖,因此也培养了他的耐心与恒心。长时间下来,李世民不仅武艺过人,更写得一手好字。 话说李世民自从出生后,因父亲李渊在全国各地任官,他便随着父亲游历了大江南北,因此也熟悉各地的风俗民情。他的个性不拘小节,不论是贵族子弟还是贩夫走卒都乐于结交。这年,李世民十五岁,随着父亲的调动回到了京城大兴,在大兴城东边的府邸居住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