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明梦忆
作者简介
翁偶虹(1908—1994),**戏曲作家、理论家、教育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人。原名翁麟声,笔名藕红,后改偶虹。翁偶虹青年时期就读于京兆**中学,业余常以票友身份登台。毕业后致力于戏曲研究,常与黄占彭、程茂亭、关醉禅等名票同台。1930年中华戏剧专科学校建立,翁被聘于该校兼课。1934年于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任编剧和导演。1949年以后在中国京剧院任编剧。1935年被聘任为中华戏剧专科学校戏曲改良委员会主任委员,1974年退休。1994年6月19*病逝于北京。
内容简介
烟画 老年人回忆童年和青年时期的往事,常常从一件小东 西引起。我就是从无足轻重的“洋画儿”,时时想起使我 终生难忘的三件事:一件是在亲属中和我感情*深而夭折 的韵侬表姊,一件是我在童年时期怎样懂得了小说和戏曲 ,一件是我在童年时期怎样认识了鸟的种类和市井生活。 这三件事,都与“洋画儿”有关。 “洋画儿”是“洋烟画”的简称。当半封建半殖民地 的清末时代,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创办烟*公司,垄断中国 生产的烟*;制成卷烟,转售国人,大量的利润,流入他 们的私囊。卷烟便捷,国人趋之若鹜,弃旱烟、鼻烟而转 吸卷烟者,不计其数。当时输入中国的舶来品,都习惯冠 以“洋”字,如“洋布”“洋蜡”“洋铁壶”“洋袜子” 。约定俗成,也把卷烟叫作“洋烟卷儿”,或简称“烟卷 儿”。“洋烟卷儿”每盒十支,各有商标,分上、中、下 三等。上等的是“老刀牌”“三*台”“丁字牌”“顶球 牌”“黄金龙”“白金龙”;中等的是“大前门”“大联 珠”“红锡包”“哈德门”“翠鸟”“大美丽”“金鼠” “菊牌”;下等的是“大婴孩”“小*牌”。西商为了营 业竞争,吸引顾客,在上、中等的烟盒里,各附画片,随 烟奉送。画的内容,都是生活中习见习闻的历史人物、小 说人物、戏曲人物、风土世态、花卉翎毛、文物名胜、成 语谚语。或用工笔重彩,或用水粉油画,或用像真摄影。 分门别类,彩色、单色,印制极精,颇有艺术风味。因附 庸于“洋烟卷儿”内,所以称之为“洋烟画”,简称为“ 洋画儿”。 吸烟的人,欣赏洋画儿者极少,一般都把它丢与自己 的儿女或亲友的孩子。当时,儿童的文化艺术生活,贫乏 得可怜。初得洋画儿,视为玩物,积存既多,渐感兴趣。 加以同学邻友,各出所有,互相炫耀,评朱论紫;以有易 无,由一张而思集全套,以一种而广搜他种,渐渐地养成 一种“集洋画儿”的艺术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儿童们从 洋画儿的内容上,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小说人物、成语 谚语、风俗习惯、文物古迹以及动植物等一般常识。 我*初接触洋画儿,是在一九一四年,时年六岁。春 秋佳*,常到外祖母家中去住。表姊韵侬,长我八龄,她 虽然只有十二岁,因为发育健全,在我的心目中,她已是 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当时我的表兄少亭、少森,都已 学戏,少亭习老生,少森习武生,髯口、马鞭、刀*把子 ,应有尽有。我童年好奇,总想摸弄着玩耍。表姊怕我失 手损坏,便拿出她储藏的洋画儿,哄着我玩。**张映入 眼帘的是“大前门”烟中的“中国成语类”。画面上画着 一棵大树,一股泉水,两个儿童,一个指着白如匹练的清 泉,一个指着盘曲纠结的树根。我不懂画面的内容,表姊 便指着洋画儿,教我认识了“水有源头木有根”七个字, 并解释说:“这是一句成语,意思是不论什么事物,都有 它的根源,就像大树必有根柢,大水必有源头一样。”可 以说,从这张洋画儿,我开始认识了字,也开始懂得了什 么叫成语以及成语的意义。她收集的这种洋画儿很多,陆 续地送给了我,什么“雁来秋色新”“小姑做鞋嫂有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