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陕西师大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90
折扣购买: 司马懿(上下)
ISBN: 9787561389089
南门太守,本名陈忠海,男,生于70年代初。2005年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酷爱文史,尤其致力于后汉、三国历史的学习和研究,多年来穷搜广集,遍访各地历史遗迹。写史态度严谨,考证翔实,忠于史实,从不戏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已出版诗集两部、散文集一部,历史著作《曹*秘史》(三卷)等六部。在《中国发展观察》《中国经济报告》杂志、《我们爱历史》《历史风云》《历史文学作家》等网络平台设有专栏,已发表文章两百余篇。
**章遭逢际会 1.“驻京办主任” 寒冬腊月,*枯石崩。 黄河,河面已厚厚地结上了冰。 由北岸的河内郡到南岸的司隶校尉部必经河津古 渡,这是汉魏时期北方大道的交通枢纽,也是黄河上 热闹的要冲。虽历经战乱,但南来北往的行旅仍然急 急匆匆,好不热闹。今年天寒,河面上的冰层很厚, 所以省了渡船,行人及马匹、*辆可直接由河面上通 行。 过河的人中,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轻装便 服却难掩高贵不俗。他骑一匹马,人虽在马上仍可看 出他身材高大,气宇不凡,脸上依稀有旅途的疲惫, 但脸庞却熠熠泛光。在他的后面,跟着一辆牛车,车 上有两三仆役打扮的人。 他就是本书的主人公司马懿,字仲达,目前担任 河内郡上计掾的公职。此行是公差,目的地是朝廷所 在地许县。 上计,这是一项古老的朝廷制度,根据该制度, 地方行政长官须定期向上级呈报文书,报告地方治理 状况,县里呈送给郡国,郡国据属县的计簿再编制郡 里的计簿,上报朝廷。 计簿其实就是本地方年度工作总结再加各种报表 ,郡里的计簿须专人呈送朝廷,负责人叫上计掾。“ 掾”在这一时期的职官表里经常出现,大体意思是“ 部门负责人”,“上计掾”就是上计工作的负责人。 天下一百多个郡国,朝廷掌握它们的情况靠的主 要就是上计,所以历代朝廷对郡国上计人员也格外重 视,汉律中有《上计律》,就是处置上计事务的专门 律条。 洛阳城内有“百郡邸”,位置离皇宫不远,各郡 国在那里都有自己的办公室,相当于驻京办事处。所 以,上计掾也可以看作各郡国的“驻京办主任”,但 他不需要常驻首都,一年出一趟差就行了。不过,在 没有飞机也不能坐火车的时代,这一趟差往往出得很 久,尤其离首都很远的郡国,一来一回光路上就得好 几个月。 现如今,虽然时局动荡,各地纷纷割据,朝廷的 控制力十分有限,一百多个郡国中的一大半无法正常 上计,但作为帝国权力标志的上计之制却从未断*。 自献帝刘协迁都许县以后,中原一带的局势逐渐平复 ,对上计工作也越发重视起来。 东汉天下设十三州,州的刺史改为州牧以后,州 对地方的实际控制力大增,但对于上计制度而言,朝 廷的直接管辖权仍然直达郡国。对郡太守来说,上计 工作是头等大事,干得好还得说得好,能干会说才能 得朝廷的赏识。而要做好上计这项工作,选一个好的 上计掾就是关键。 同样一篇工作报告,不同的人解读出来效果会完 全不一样。有的人天生口才好,有的人天生口拙。朝 廷不仅看书面报告,还会对其中一些问题当面询问, 弄个头脑不清楚、口才差、反应慢的人去,搞不好就 会误事。如果这个人跟自己不一条心,那就*坏事, 在朝廷面前说你的坏话,汇报工作变成了上访,你就 等着倒霉吧。 所以,担任上计掾必定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身体 好,得是“驴友级”的,出得了远门;二是机灵能干 ,会来事,会说话,能随机应变;三是政治上可靠, 对长官忠心不二。简单地说,上计掾就是郡国的“驻 京办主任”,能担任这个差事的,不仅是太守跟前的 心腹红人,而且官场经验和社交能力也都特别丰富。 然而,对照以上这些标准,河内郡的上计掾司马 懿看起来却不那么够格。 司马懿除身体倍棒、吃饭倍香外,其余都不怎么 突出。他不是太守的心腹,甚至跟太守都不熟,接到 这个差事也才一个来月,此前他的履历表上是一片空 白,没有任何机关工作经验。 太守之所以选了他,其实有赖于一个人的**, 这个人名叫杨俊。 杨俊是河内郡人,是本郡的名士。河内郡之前一 直被袁绍的大*占领,袁绍这个人,虽然也挺狂妄, 但却没有狂过他的弟弟袁术,终其一生没敢称帝,治 下各郡国自然不必到他的大本营邺县上计。 建安五年(200年)冬天,发生了**的官渡之战 ,曹*一举歼灭袁绍主力,袁绍父子退守黄河以北。 曹*随后渡河,黄河北岸的河内郡率先被曹*占领, 按照曹*定下的制度,新占领的郡国自次年起一律向 许县朝廷上计。 所以,河内郡今年也是**开始这项工作,自打 群雄讨董卓时起,河内郡基本上就脱离了朝廷的实际 控制,不上计也有一二十年了。现在突然要重新上计 ,懂这件工作的人都很难找。太守跟杨俊是好朋友, 知道杨俊*善于识人,认识的人也多,就找杨俊商议 此事。 杨俊一听,说刚好有个人才,足可担当此任。此 人是本郡温县人,年轻有为、才学非凡、深沉有大略 ,先后师从崔琰和胡昭两位名士,*近刚从陆浑山胡 昭老师那里学成归来,正在家里闲着没事做,一说准 行。 太守很高兴,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后来,事情全 部结束后,太守恐怕深为当初的决定而后悔——如此 重要的差事竞派给了一个没见过面的年轻人。但在当 时,太守的确一下子就拍板了,不是司马懿本人有什 么名气,而是他身上有三样金字招牌:杨俊、温县司 马氏、崔琰和胡昭。 杨俊不用说,是太守一向信得过的人,有他** 自然不容怀疑;温县的司马氏是本郡的世家,世代为 官,家族兴盛,人才辈出;崔琰和胡昭,*是如雷贯 耳的大师级人物。他们联袂教出的学生还会差吗? 太守立即差人来温县司马氏府上请司马懿。司马 懿的父亲司马防一听就答应了。司马防此时的身份是 “病退”在家的朝廷前骑都尉,史书上说他退休以后 “养志闾巷,阖门自守”。但天下纷扰,战事就在家 门口,整个家族何去何从他也一直在思考,有机会接 触朝廷在他看来显然是*明智不过的选择。 司马懿本人一听也有点兴奋。他刚刚学成归来, 正想施展抱负,谁知眼下就来了机会。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