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写的论文,为什么老师总看不上?

你写的论文,为什么老师总看不上?
作者: 田洪鋆,赵海乐 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9.44
折扣购买: 你写的论文,为什么老师总看不上?
ISBN: 9787301354377

作者简介

田洪鋆(笔名:吉大秋果),吉林大学理论法学中心/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吉林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吉林省高校教师发展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教育学会专家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函评专家。发表论文50余篇,著有《批判性思维与写作》《批判性思维视域下课程思政的教与学》《国家社科基金申报指导手册》等著作多部,主持国家、省级项目10余项。运营写作与学术指导类公众号“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 赵海乐(笔名:爬树鱼),女,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本硕博分别毕业于外交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起于吉林大学法学院工作至今,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两项,于《当代法学》《现代法学》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内容简介

现在的学生啊,绝大多数不知道啥是“问题意识”! 吉大秋果 各种想象的问题充斥在论文写作中! 我对学生写作的指导是分步骤的,先确定方向,检索文献,看文献,找问题。学生针对确定要研究的问题跟我沟通,如果我确认这是个问题可以写,学生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结果,最近就在沟通什么是问题的环节出了很大的问题。 首先,我们先说一下论文为什么要有问题。原因如下: (1)论文是议论文文体,议论文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文体,没有问题不行。 (2)议论文要求发表观点,没有问题或者相应的问题场景,你发表啥观点?你的观点附着在什么之上? (3)议论文的问题是指需要被解决的问题,是客观存在而且有被解决的需求的问题。说这一点是因为很多学生用脑袋想象了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很奇怪。这些都是看书不够多,理解不深入的结果。 其次,我们说一下啥是问题。 尽管我跟很多学生都说过,问题是需要被解决的问题(problem),而不是需要被回答的问题(question),因为只有problem没有现成的答案,才需要你研究。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是一个研究过程,这一点不要忘了。不要仅把写作当成毕业的一个环节或者获得学位证的手段,它是一个研究过程,训练你的研究能力。但是很多学生还是弄不明白啥是problem,举几个例子: 例子1:《×××制度的构建》,这是某个学生的论文题目。我问她要解决啥问题,她说这个制度中国没有。我说,没有不是问题,得引发了现实的problem才是问题。就像我没有LV包包,如果我觉得我并不需要,这就不是问题。不是所有东西都要有,明白吗?你必须说明没有这个制度已经造成很大的麻烦才行,这个麻烦才是问题。 例子2:《非婚生子女继承权保护》,这也是某个学生的论文题目。我问学生问题是啥?学生说,非婚生子女有时候不跟老人生活在一起,可能也不被家人知道,所以在继承上非婚生子女其实是不能及时获得相应信息的。我说,这不是法律问题。法律对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继承权的规定是一样的,至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况,尤其是当事人需要自己把握的情况跟法律没有关系,懂吗?法律不是啥都管。法律规定清楚了,当事人也得自己上点儿心。 例子3:《女性权益保护问题研究》,某学生的论文题目。我问她要解决啥问题,她说,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承担了较多的家务劳动,因为生育和照顾家庭影响了职业发展,因此要保护女性的姓名权、家庭生活决定权。且不说家庭生活影响女性是不是一个法律问题,就说这种影响其实是性别和文化造成的,这个问题能被法律解决吗?再说女性为家庭付出更多,这是个现象,这个现象背后的法律问题需要挖掘,不能直接把这个现象拿出来说事。如果只是分工不同,并无矛盾和冲突,也就不需要解决。更多的情况是,在离婚时要考虑女性对家庭的无形付出,给予女方一定的补偿,在普遍意义上谈这个问题其实没有太多意义。这是个纯粹脑补出来的问题,没有经过调研,没有数据,也没有对女性的采访分析,就是自己一拍脑门想出来的。需要把生活中的琐碎问题和法律要调整的问题区分开。 例子4:《论A对B问题的影响和解决思路》,这也是令人头疼的选题,这是事先预设了答案的、被我称为“你多大鞋我多大脚,为了鞋量身定做脚”的写作手法。你问他问题是什么,他会告诉你:我尝试用A解决B问题。你问他为什么,他说:就是没有用A这么做的,所以我要做。大家要区分自己想要做的是什么和做这件事情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很多时候,大家列举的题目都是我要做什么,但是不考虑我为什么要做,而能说明白我为什么做这个事情就是问题意识。 《你学习那么好,为什么写不好论文?》姊妹篇 《100天写出一篇论文》轻阅读版 公众号“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百篇精华帖体系化梳理 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写作,让你受益终生的学习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