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落社会(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生活空间衍化与再生)

院落社会(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生活空间衍化与再生)
作者: 石炀|责编:张阳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99.00
折扣价: 64.40
折扣购买: 院落社会(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生活空间衍化与再生)
ISBN: 9787302612599

作者简介

石炀,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城市保护更新和社区治理。200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11年和201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持续十余年在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开展调查研究,参与北京老城保护相关研究和实践二十余项,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住建部软科学项目、住建部科研开发项目等。

内容简介

"★ 清华大学边兰春教授作序推荐。 “我不仅可以理解石炀对历史文化街区‘社会性’生活的定义和阐释,也可以深切感受到,他的研究中透过对社会与生活的生动翔实的解析,所体现的发自内心的强烈人文关怀!……居住问题是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基础性问题,直接关系着数十万居民的日常生活,也牵连着北京老城整体性保护工作的方方面面。”——边兰春 ★ 探讨反思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居住问题及20余年以来政策、实践的难得佳作。 1999年是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命运转折的重要节点,集中连片的大规模改造方式走向终点,出现了“1+6”试点、南锣鼓巷、大栅栏等地的保护更新行动;2008年至今,新一轮探索不断涌现,如杨梅竹斜街、玉河沿线、史家胡同,以及小微公共空间改造、共生院等。“但是,最艰巨的难题依然是居住困难问题;症结,依然在院落之中。”北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状况的差异日益凸显,站在新的十字路口。 ★ 持续十余年实地调查研究,三年潜心梳理,点滴研究终于汇聚成书。 从硕士学习到博士论文研究,再到参与和主持20余项北京老城保护相关研究和实践,作者始终对北京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居住问题保持浓郁兴趣,持续十余年深入老北京的街巷胡同,推开院门,走进一个个家庭和院落,从鲜活的人物和事件中寻找线索,调查访谈,观察记录居民生活和社会空间演变过程,终于将点点滴滴的研究汇聚成书。全书内容扎实,见解独到,引人深思。 ★ 关于政策、空间、治理的整体观。 本书关于历史文化街区人口、住房、公共资金投入、改造措施、业态、治理等方面的综合讨论,是一种看待城市的整体性视角。由于缺少整体性的视角和计划,许多城市问题难以解决,经常在解决问题时产生新的问题。书中以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所思考的界线收缩和整体性策略,可以用来看待和解决许多诸如此类的城市问题,如老旧小区改造等。 ★ 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社会学系的长期研究和探索进行介绍分析,提出复兴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议。 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社会学系长期跟踪研究的什刹海地区、烟袋斜街、大小石碑胡同等的经验、做法、设想加以介绍,基于整体保护和社会化可持续原则,提出复兴历史文化街区的一系列建议,为其他地区和城市提供有益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