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8.70
折扣购买: 北大心理课(精)
ISBN: 9787550260931
人类为什么需要集体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才,感慨怀才不 遇,一生碌碌无为,却始终不得志。其实,人生成功 机遇的多少与其交际能力和交际活动范围的大小几乎 是成正比的。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交际能力,不断 建立和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发现和抓住难得的发展 机遇,进而拥抱成功! 斯坦斯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一个人赚 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关系只是 面对个别人的,而圈子却是关系的扩大化。从心理学 的角度来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必不可少的,同时 ,人也更倾向于让自己成为某个群体中的一员,在这 个群体里,多会有共同的思维、意识、行动。这也就 是我们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上海威顺康乐体育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吴榳华直言自己有两三千个朋友,每年都会见三四次 的有1500多个,而经常联系的就有三四百人。目前, 吴榳华的个人资产已经超过8位数。吴榳华感言,自 己的事业是因为得到圈内朋友的照顾才会如此顺利, “包括开公司、介绍推荐客户和业务等,各种朋友都 会照顾我,有什么生意都会马上想到我。” 在朋友的推荐下,从1999年到2000年,吴榳华开 始涉足房地产业。当时上海的房市非常热,很多楼盘 都出现了排队买房的盛况,而且有时即使排队也不一 定能买到房子。吴榳华通过朋友不仅买到了房子,而 且还是打折的。 有些人急于融人某个群体中,也不管这个群体里 的人是做什么工作的、大家有什么样的爱好,只要进 去了,就很兴奋,但之后或许会发现这个群体不一定 适合自己,对个人今后的目标没有多大的好处。因此 ,我们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学会鉴别自己能够融人的群 体。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背景和能力。群体会带给我 们一些共享的资源,同样我们要给这个群体带来一些 资源,这时候我们的背景跟我们的这种能力,各种综 合的情况,能不能给群体带来一些益处,也变得重要 了。我们如果不够格,或者说没有资质,不满足要求 的时候,可能会逐渐脱离这个群体。我们也有可能被 并到另外一个群体里去,这也是由不得我们自己的事 情。 其次,应该有一个自己发展的大致的方向,找到 在这个方向上比较一致的、比较接近的一些圈子,或 者说这种人脉关系,着重去发展。 再次,现代社会的群体五花八门,可以说是种类 繁多,虽然群体的数量突飞猛进,但群体的质量严重 下降。过去的群体崇尚“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功利色彩充斥其间,群体的功能 就是提供获取利益的机会外加娱乐消遣。 最后,一个群体的利益取向决定于群体里的人和 他所处的职位。所谓“量体裁衣”就是这个道理,比 如有的HR(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人)在公司任总监职 位,那么他对群体的取向和给予会与一般HR经理不同 ,他所谈论和要求的会是高管一级关心的事情,而一 般经理人更倾向于个人职业发展。 我们无论是选择还是建立适合自己的群体,都要 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邻近原则,指上班族的社交网络中多是跟 自己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用共同活动原则来建立 社会关系网络。强大的社会关系网络不是通过非常随 意的交往建立起来的,我们必须借助一些有着较大利 害关系的活动,才能把自己和其他不同类型的人联系 起来。事实上,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多种多样的共同活 动并从中受益,包括运动队、社区服务团体、跨部门 行动、志愿者协会、企业董事会、跨职能团队和慈善 基金会等。 (2)类我原则。所谓类我原则,指的是在结交 关系时倾向于选择那些在经历、教育背景、世界观等 方面都跟自己比较相似的人。因为“类我”可以更加 容易信任那些以同样的方式来看待世界的人,我们感 觉到他们在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会采取和我们一样的 行动。更重要的是,和那些背景相似的人共事,通常 工作效率会很高,因为双方对许多概念的理解都比较 一致,这使得我们能更快地交换信息,而且不太会质 疑对方的想法。 21世纪的今天,不管是保险、传媒,还是金融、 科技、证券,几乎所有领域,人脉竞争力都起着日益 重要的作用。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人脉更加重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际关系是一个人通往财富、荣誉 、成功之路的门票,只有拥有了这张门票,我们的专 业知识才能发挥作用。否则,我们很可能是英雄也无 用武之地!为了实现成功梦想,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 人脉,融入圈子。 P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