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1卷日常生活的结构可能和不可能)(精)
作者简介
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1902-1985),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著名的史学家。代表作品为《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1920年入巴黎大学文学院攻读历史,1923年毕业,经过一段在海外中学教书的经历之后,1937年回国时遇上年鉴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的费弗尔,开始受其影响。1946年,他加入《年鉴》学报的编辑部,其后与费弗尔创立高等实验研究院第六部(社会科学高等学院前身)。1956年至1972年间,担任该部主任。1984年他当选为法兰西学院的院士,翌年逝世。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数字的分量 所谓物质生活,无非就是人和物,物和人。研究 物——包括食物、住房、衣服、奢侈品、工具、货币 、城乡设施,总之,人使用的一切——并不是衡量人 的日常生活的唯一方法。分享地球富源的人的数量也 有其意义。使人一眼看出今天与1800年前的人类世界 有何不同的外在标志,正是近年来人口的异乎寻常的 增长:1979年的增长速度尤其惊人。在本书涉及的四 个世纪里,世界人口大约翻了一番;而在我们生活的 时代,人口每隔三四十年就增加一倍。这显然是物质 进步的缘故。但是,人口增长既是物质进步的结果, 又是它的原因。 总之,人口数量犹如一个灵敏的“指示器”,我 们可用它为成功和失败做出总结;它也是一张全球人 口的分布图:这里的大陆人烟稀少,那里的人口已过 分稠密;这里已有文明,那里还是原始的文化;它显 示出人类各群体之间的决定性关系。奇怪的是,从古 到今,这种地理差异也许最少发生变化。 可是,人口增长的速度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 目前,根据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快 慢之分,但总是在继续增长。以往的趋势则如同潮汐 一般有起有落。人口起落这一交替运动是往昔生活的 象征,一系列的停滞和高涨循环反复,前者竭力抵消 后者,但始终不能完全做到。同这些基本现实相比, 其他一切或差不多一切都显得次要了。我们的出发点 肯定必须是人,然后才是谈论物的时候。 世界的人口数字还有待推测 不幸的是,如果我们对当今世界人口的了解还有 10%的误差,我们对过去世界的认识就更不完善了。 可是,无论在短时段或在长时段,无论在地区的局部 范围内或就世界的整体规模而言,一切都同人口数字 及其波动相联系。 涨潮和落潮:潮汐体系 从15到18世纪,一切都随人口的增加或减少而变 化。如果人口增长了,生产和交换就会增加;在荒地 、树林、沼泽或高山的边缘地带的种植业就会发展; 手工工场就会兴旺;村庄和城市——特别是城市—— 的规模就会变大;流动人口会增多。人口增长的压力 越大,人们做出的建设性反应也越多,这是无声的命 令。当然,战争和争吵、海上和陆上的抢劫也跟着泛 滥;军队和武装团伙日益膨胀;社会比平时创造出更 多的新富人或特权者;国家的繁荣既为人造福又留下 创伤;人们比平时更容易达到可能性的边界。以上都 是常见的征兆。然而,我们不宜无条件地赞誉人口的 激增。它有时是好事,有时是坏事。随着人口的上升 ,人们同占有的地域、拥有的资源的关系也发生变化 ;人口在增长过程中要跨过几个“临界域”,每跨过 一次,它的全部结构都势必改组。总之,情况远不是 那么简单划一:过重的人口负荷往往会一一在过去则 始终会一一超过社会的食物供应能力;这个在18世纪 前纯属老生常谈的道理,今天在某些落后国家还有其 意义。生活福利看来有一条不可逾越的界线。因为, 每当人口激增,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食不果腹、穷愁 潦倒、离乡背井的人就会变得越来越多。疫病和饥荒 (饥荒带来疫病,疫病伴随饥荒)在需要养活的人口和 困难的食物供应之间,也在劳动力和就业机会之间恢 复平衡,而这些极其粗暴的调整正是绵延几百年的旧 制度的重要特征。P12-14 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的集大成之作,融多种学科于一炉,从特定角度描述全世界四个世纪的历史。 本书是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的集大成之作,作者经二十余年才完成该作品。除了展现出作者的丰富学识、广阔的视野以及运用了令人惊叹的各种丰富资料之外,其基本结构是年鉴学派所重视的长时段发展,以及重视经济社会结构的看法。作者选择了长达400年之久的时段作为研究对象,融多种学科于一炉,从特定角度描述了全世界四个世纪的历史。在20世纪写作资本主义史的历史学者当中,布罗代尔是很具代表性的一位,也提出了他独特的资本主义发展史观。本书引用的历史素材远远超过了一般历史著作的范围,日后的研究者必然能从书后附注的书目里得到相当的启发。书内所附的诸多地图、图表、统计数字、相片、图画等等,也都是很有用的视觉辅助,有时甚至比正文还更具吸引力。资本主义史必然会一而再地被改写,布罗代尔的这三卷本巨著也必然会一而再地被引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