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古吴轩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1.30
折扣购买: 昆山家风故事
ISBN: 9787554613634
卫泾:先忧后乐浩然气 韩 墨 江南水乡人杰地灵。水乡千灯石浦,南宋时出了一位 状元,叫卫泾,为昆山第一位状元。 昆山的卫氏家族,北宋末年从华亭(今上海松江)迁来 。 卫家家风诚实朴素。卫泾父亲生了五个儿子,兄弟五 人勤学苦读,除卫泾中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甲辰科状元 外,另外兄弟四人,均睿智聪慧,闻名乡里,先后考中进 士。宋宁宗曾经御笔赐予卫家“友顺堂”匾额。一门四进 士,卫泾状元及第,真是好家风、好学风,一时传为美谈 。他们读书的友顺堂和文节书院,成为读书人朝圣之地, 大家科举前都会去那里感受文气。“一方水土出一方人’ ,水乡古镇确实适宜安静读书。 卫家家学深厚,耕读传家。卫泾年少时胸怀大志,常 以大雁、天鹅自喻。卫泾曾经拜师李永嘉,秉持“一日为 师,终身为父”的古训。老师去世时,他穿孝服为老师持 丧,持弟子礼。想到平日老师的严厉和温和,想到老师的 学问和做人,卫泾悲从中来,号啕大哭,泪湿青衫。当地 父老乡亲都称赞他尊师重道,有情有义,读书知礼,并感 慨地说:“有弟子如此,也不枉师生一场。” 卫泾读书刻苦,河畔、村头,到处留下了他勤学苦读 的身影。他用芭蕉叶写字,在衣袖上比画,时间长了,衣 袖都被划破了。卫泾的读书声,竟然成了当地人判断时间 的标准。卫泾人品出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实在是人中 龙凤。一提到卫泾,乡人啧啧称赞,都说生子当如卫泾。 卫泾进入官场后,权臣韩侂胄以外戚身份执政专权、 妒贤嫉能、排斥异己,卫泾不阿附、不畏惧,被视为眼中 钉、肉中刺,后果然遭人陷害,被罢官。卫泾回到家乡千 灯石浦,隐居乡间,前后长达十年之久。隐居家乡时,卫 泾在石浦镇西辟建“西园”,作为书斋,闭门读书;还筑 有“栎斋”,种竹植梅。卫泾将宅第中一室命名为“后乐 堂”,取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 意,并自号“后乐居士”。读书以养趣,养竹子的风骨和 梅花的傲然之气,退思追慕古人的心态和闲适,听吴侬软 语,卫泾好像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这段隐居生活, 让卫泾重新积聚力量,重新认识自己。 卫泾复出后先后出任隆兴府知府、扬州知州。每到一 处,卫泾都能造福一方,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后 官至资政殿学士、金紫光禄大夫。卫泾历经宋孝宗、光宗 、宁宗、理宗四朝,为官四十余年,对朝廷忠心耿耿,在 其位,谋其政,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在朝廷里形成一股 清流。在繁忙的朝政之余,卫泾还勤奋著书立说,著有《 后乐集》多卷。卫泾常以国事为重,不重儿女情长;做官 多年,不忘初心;为人处世深谋远虑,不邀功,不求财, 行为世范……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