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

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
作者: 马三梅,王永飞,张立杰
出版社: 科学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8.50
折扣购买: 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
ISBN: 978703040107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绪论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国的信息资源聚集在一起,使全世界共享信息资源变成了现实。它也给人们带来海量的信息和各种数据库。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库中的数据呢? 这就需要学习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这门课程。
  本书思维导图:
  一、为什么学习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
  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产生的速度大大增加。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每一个人要不断学习,也就意味着目前已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个人想要适应工作和社会需要,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
  要想学习新知识,首先要收集到新知识。收集知识就成为学习的第一步。最新的知识一般都发表在最新的科技期刊上。如何从大量的期刊中收集到合适的学习材料? 学过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之后,就会有一个答案。
  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六会”(会查、会读、会想、会说、会做、会写)的能力。一个真正掌握了“六会”的人,在学习和工作上肯定会得心应手,任何困难都不会成为前进路上的挡路虎。而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恰恰就是一门可以培养学生“会查、会读、会想、会写”能力的课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一个人学术水平的高低要依靠他发表的论文质量和数量来衡量,一个掌握“会写”(中英文写作)的人在科学界是畅行无阻的。而写作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会读”与“会想”。在读之前首先要收集到阅读的材料。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正好告诉读者如何从海量的数据库中收集到适合阅读的材料,如何正确利用这些文献。
  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以训练学生检索文献与利用文献为核心,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充分、有效地利用文献资源,使之成为知识创新的源头。
  全书共7章,第一章为文献检索基础知识,第二章为EndNote X6的使用,第三章为常用中文数据库的使用,第四章为常用英文数据库及其使用,第五章为阅读器(鲜果和新浪点点通)的使用,第六章为如何利用文献,第七章为科技论文的写作。
  二、学习方法
  电脑在文献检索中的作用就相当于做饭用的“锅碗瓢盆”。没有“锅碗瓢盆”,就无法做饭。没有电脑,就无法收集文献。所以学习这门课程,第一,必须有一台能够上网的电脑。第二,必须不断尝试检索,亲身实践。只有在亲自检索文献和利用文献基础上,才能够掌握检索方法。第三,认真阅读下载的文献,对文献进行认真分析。第四,必须多动脑,对文献进行分类和总结,发现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从而设计出新的实验。
  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是一门提供方法的课程。它将最高效的检索文献与利用文献的方法详细介绍给大家,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可快速检索到合适的文献,并快速、充分地利用这些文献。
  同时它还是一门强调实践性的课程,读者需要认真学习,亲身实践,真正掌握这些技能,使它成为一个学习和工作中真正的帮手。
  三、国内外的现状
  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有两个步骤:第一是检索,第二是利用。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文献检索的过程目前已基本全部在电脑上操作。软件日新月异,不断地推出新的软件,以后肯定还会有更好的软件出现。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需要不断地学习这些新技术,才会在这个技术激变的时代,处于不败之地,从而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
  关于文献的利用,更是百人百面。这是一个阅读、思考、行动和写作的过程,通过阅读来消化、吸收文献的内容。正确地理解所查阅的文献是思考的基础。思考能力强,能够从文献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新的研究方向。行动能力强,就可以根据设计的实验,认真执行,做出创新的科研成果。写作能力强,就可以及时将研究成果写出来。
  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大家“会查、会读、会想、会写”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第一章 文献检索基础知识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有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的人,就会在各行各业脱颖而出。在以创新为目标的学术活动中,有效地获取文献并且高效利用文献更是每一个从事学术活动者必备的能力。所以学习文献检索与利用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本章主要介绍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为培养文献检索和利用技能奠定理论基础。
  本章思维导图:
  第一节 文献的概念及种类
  在信息社会,信息素质不仅是人们自身生存的基本能力,更是学习型社会必备的素质之一。信息素质是指让人们能够敏锐地察觉信息需求,并能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信息主要存储在文献中。本节主要介绍文献的概念及种类。
  一、文献的概念
  很多信息都是储存在文献中的,那么什么是文献呢?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一般由知识内容、信息符号、载体材料、记录方式四要素构成。
  二、文献的种类
  文献的分类,可以按照文献的载体形式、出版的形式及加工程度来分。
  1.按照文献的载体形式来划分
  按照文献的载体形式,文献可以分为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声像型文献和机读型文献。
  (1)印刷型文献印刷型文献是以手写、打印、印刷等为记录手段,将信息记载在纸张上形成的文献。它是传统的文献形式,也是现代文献信息资源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的优点是便于阅读与流传,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它的缺点是存储信息的密度低,收藏和管理需要较大的空间和人力。
  (2)缩微型文献缩微型文献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采用光学缩微技术将文字或图像记录、存储在感光材料上而成的文献,如胶卷、缩微胶片。它的主要特点是存储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便于保存和传递。缩微型文献生产速度快、成本低,但是设备投资大,需要借助于阅读机才能阅读。
  (3)声像型文献声像型文献是将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记录在光学材料、磁性材料上而形成的文献,主要有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电影胶片、幻灯片等。它的主要特点是存储信息密度高,用有声语言和图像传递信息,内容直观、表达力强,易于接受和理解,尤其适用于难以用文字、符号描述的复杂信息和自然现象。声像型文献也需要专门设备才能进行制作和阅读。
  (4)机读型文献机读型文献就是数字信息文献。它是把文字、资料转化成数字语言和机器语言,采用计算机来记录,将信息存储在磁盘、磁带或光盘等载体中而形成的多种类型的电子出版物。其优点是存储密度高,存取速度快、查找方便、寿命长。不足之处是必须配备计算机等设备才能使用。根据载体材料、存储技术和传递方式的不同又分为联机型文献、光盘型文献和网络型文献。
  2.按照文献的出版形式来划分
  按照文献的出版形式分,文献可分为11大类。
  (1)图书图书具有品种最多、数量最大、范围最广的特点。图书一般给人们以系统性,完整性,连续性的知识和信息。
  (2)期刊期刊具有出版周期短、报道快、数量大、信息内容新等特点。它是很重要的信息源。学术期刊是一种定期出版的刊物,通过报道科学研究的一些新进展,来促进科学研究的交流与进步。内容中是否具有新的、原创性的研究结果是判断一篇论文是否值得出现在期刊上的基本原则。
  科学研究的成果主要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各种类型的学术期刊中。一个人的学术水平就依靠学术论文的刊物来评价。目前,在人才引进、职称晋升、机构科研实力对比时,常常通过评价文献的学术水平来推断个人和机构的学术水平。评价文献学术水平相对公正的方法是同行评议(peerreview),但由于耗时长、成本高,不易被采用。目前评价学术水平的通用指标是文献是否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文献被引用次数、文献所载期刊的影响因子。那么什么是核心期刊呢?
  核心期刊原指发表某一专业文献比较集中的那部分期刊,现在则指被权威数据库或评价系统收录的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被SCIE、SSCI、A&HCI和EI收录的期刊被公认为是核心期刊。国内的核心期刊的系统有以下几个。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每4年出版一次。目前最新版为2012《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六版)。
  2)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核心版),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制,每年出版。
  3)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编制,目前最新版为2011—2012版,收录751种期刊。
  4)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研究评估中心编制,2012版收录期刊535种。
  某一期刊是否为核心期刊,可以查询以上单一的数据库,也可查ExLibris公司提供的“中外文核心期刊查询系统”。它的主页如图1-1所示。
  (3)报纸报纸的特点是报道及时、受众面广、具有群众性和通俗性。
  (4)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内容较为系统,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创造性。
  (5)会议文献会议文献的特点是反映新技术新成果快专业性强,能较全面地反映某一技术领域或学科发展水平、动态和趋势。
  (6)专利文献专利文献具有详尽、新颖、实用、报道及时等特点。
  (7)标准文献标准文献指按规定程序制订,经公认权威机构(主管机关)批准的一整套在特定范围(领域)内必须执行的规格、规则、技术要求等规范性文献。它是一种具有约束力的规定性和法律性的文献。
  (8)科技报告科技报告具有单独成册,出版日期不定、内容专深、报道迅速和多为保密、控制发行等特点。
  (9)政府出版物政府出版物是由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和各国中央政府及省或州、市、乡等地方政府组织,以及它们拥有的官方或半官方机构所发表、出版的各种文献资料。其内容可以分为行政性文件和科技性文件两大类。
  (10)产品资料产品资料主要是厂商为了推销产品而出版发行的一种商业性宣传资料。包括厂商介绍、产品目录、产品样本和产品说明书等。它的特点是技术成熟、数据比较可靠,有较多的照片和结构图,直观性强。
  图1-1 中外文核心期刊查询系统的主页
  (11)其他文献其他文献包括技术档案、工作札记、广播、电视、剪报复印资料等。
  3.按照加工程度来划分
  按照加工程度,文献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1)零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指非正式出版物或非正式渠道交流的文献,未公开于社会,只为个人或某一团体使用。如文章草稿、私人笔记、会议记录、未经发表的名人手迹。它在内容上有一定的价值,而且它能弥补一般公开文献所需的时间太长的弊病,新颖程度受人关注。
  (2)一次文献一次文献是指以著者本人的经验、研究或研制成果为依据而撰写的原始文献,经公开发表或交流后,成为一次文献。一次文献是文献的主体,是最基本的信息源,是文献检索的对象。它一般包括期刊论文、专著、研究报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说明书、技术标准、技术档案、科技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