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问谁作答

千年之问谁作答
作者: 李志林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160.00
折扣价: 113.60
折扣购买: 千年之问谁作答
ISBN: 9787208155251

作者简介

李志林,1948年生,曾为《解放日报》记者、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1978年考上华东师范大学冯契教授的首批硕士研究生,1981年毕业留校于哲学系任教,并兼任冯契先生的学术助手14年。1986年获高级职称,1989年获博士学位。曾任“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秘书长、副会长。哲学著作主要有:《气论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博士论文)、《孔孟老庄名言精粹(中英对照)。译著有《价值与评价》(俄译中)、《孔子思想发微》(英译中)。在《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三次获上海和全国科研成果奖。1998年起,任华东师大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代表学校与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合作,举办“经济热点每月论坛”,培训企业家4000余名。金融著作有:《股市中的哲学智慧》《股市中的悟性与天机》《解读中国股市》《资本超限战》等。现为国内著名的投资评论家,其自媒体被胡润评为“2017年中国最具影响力财经媒体50强”。

内容简介

第八章 保送读研,受教三师 冯契本科毕业后,因各项成绩优异,经汤用彤 、冯友兰两位教授的推荐,被保送进入清华大学研 究院哲学部读研究生。 一、为何师从金岳霖攻读西方哲学? 当时,西南联大读研选择什么专业,选哪一位 教授当导师,研究生还是有自主权的。 多数同学以为,冯契会选很早就特别器重他的 冯友兰做导师,攻读中国哲学史。但他却意外地选 择了金岳霖为导师,攻读西方哲学和逻辑学。 也许,那时的冯契感到,自己在马克思主义哲 学和中国哲学史方面的基础较好;也许,他对冯友 兰先生“新理学”的六本小册子的观点不太认同, 不想自己读研后也沿着这条路子发展;也许,他觉 得自己更需要加强的是西方哲学和逻辑学方面的素 养。 显然,那时的冯契,已经有了学贯中西的抱负 。 同时,金岳霖是中国西方哲学的顶级专家,学 问非常深奥,故而更引起了冯契的兴趣。 金岳霖(1895—1984),字龙荪,祖籍也是浙 江诸暨,与冯契是同乡。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 。从北京清华学堂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在宾夕法 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获哥伦比亚 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 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 新中国成立后,金先生历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 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系主任。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 研究员、副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从事 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 金岳霖是第一个把西方现代逻辑学介绍到中国 的哲学家。他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 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 和逻辑学的专门人才。在90年代前,中国各大学和 科研院所从事逻辑教学和研究的,几乎都是金岳霖 的学生,或学生的学生,可见他在中国逻辑学界的 地位之高。金岳霖著有《论道》《形式逻辑》和《 知识论》三本著作。尤其是《知识论》,在中国哲 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 说起金岳霖先生,冯契与他早有交集。 1935年读大一的时候,他就遵照冯友兰先生的 要求,听了金先生一年的逻辑课,对金先生严密的 逻辑分析方法十分钦佩。 1937年,三校在长沙成立临时大学,冯契与进 步学生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参加战地服务团,决定 去山西前线参加抗战工作,当时的哲学系主任金岳 霖先生连声说“好,好!”给予坚决的支持。 1939年,冯契回到昆明西南联大复学,金先生 一见到他,就约他到住处去交谈,详细询问冯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