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到伟大(中国企业的第二次长征)(精)
作者简介
刘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MBA嘉茂荣聘教授,兼任中国证监会、深交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民生银行博士后站导师和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访问教授。刘俏教授是中国年轻一代最优秀的金融学研究者之一,2013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奖。 刘俏教授拥有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应用数学学士、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五道口)国际金融硕士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年12月至2003年7月间,曾任职于麦肯锡公司,负责麦肯锡亚洲企业金融和战略咨询方面的研究,并为大型亚洲公司和跨国公司提供咨询服务。2010年年底加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前,任教于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曾多次获港大优秀教学奖,并获港大终身教职。 刘俏教授在公司金融、实证资产定价、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和中国经济等方面著述颇丰,其中很多经典之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刘俏教授与他人合作编撰的关于亚洲债券市场的《Asia’s Debt Markets:Prospects and Strategies for Development》一书 于2006年由国际著名出版集团施普林格公司出版。他最近的英文著作《Finance in Asia:Institution, Regulation,and Policy》全面梳理全球经济转型和后危机时代亚洲金融中介体系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变革,于2013年4月由国际著名出版集团泰勒弗朗西斯旗下劳特利奇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的科研人员柳传志和他所 在的计算所的10位同事联合投资了20万元人民币成立 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致力于开发可 以在计算机上输入中文的“汉卡”。柳传志当时可能 没有想到这样一家小企业会在二十多年后跻身世界大 企业的行列,在《财富》全球500强的排行榜上高居 第370位(2012年),并最终在28年后(2012年)成为 全球按市场份额排名高居第一的个人电脑制造商。尤 其值得强调的是联想在兼并IBM个人电脑业务之前是 一个彻底的本土企业,但在兼并之后,无论是市场占 有率、生产布局、管理层和董事会构成,还是整个企 业文化或员工构成,都达到了相当高的国际化程度。 截至2012年,联想的海外资产,海外销售,高管团队 中非本国人的比例都已超过50%。不到三十年时间, 联想超越了IBM、惠普、戴尔(Dell)等企业,实现 了在规模上的突破,逐渐发展成一个国际性的大企业 。 1988年,从部队转业的任正非以2万元人民币资 本在深圳注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年后,华为成为 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产品和解决 方案已经应用于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三分之一的 人口。截至2012年,华为的销售收入已超过2200亿元 ,利润达到154亿元人民币,不仅跻身《财富》全球 500强,而且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网络设备供应商 ,超过传统的行业领先企业爱立信、阿尔卡特朗讯及 诺基亚西门子。或许,华为这样的崛起速度和崛起路 径,任正非在创业时也始料未及。 同年,年轻的施正荣以公派留学生身份赴澳大利 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留学,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马 丁格林教授。施正荣1991年以优秀的多晶硅薄膜太阳 电池技术获博士学位。当施正荣开始想把太阳能光伏 技术产业化时,他将视角转向国内,寻找投资合作机 会。2000年,施正荣带着自己的技术和40万美元存款 回国准备创业。当年,施正荣像所有推销技术或者商 业模式的商人一样,拎着一个小挎包和一台笔记本电 脑,在国内四处游说。在辗转了七八个城市之后,施 正荣发现大部分地方政府官员都没听说过太阳能光伏 产业,自己还常常被当成了骗子。就在山重水复疑无 路的时候,机会出现在离施正荣老家江苏省扬中市不 远的无锡市。2001年1月,在经过一番考察之后,由 无锡市政府主导,无锡小天鹅集团、山禾制药、无锡 国联旗下的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等数家具有国资背 景的公司共同出资600万美元,占股75%,设立无锡尚 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下称无锡尚德)。而施正荣 则以40万美元和估值160万美元的技术入股尚德,占 股25%。赶上一个大时代,太阳能光伏行业在中国迅 速发展。2005年,施正荣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成立 100%控股无锡尚德的“尚德电力”,并于同年12月在 纽交所上市,成为第一个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成功上市 的中国民营企业。2006年,施正荣以23亿美元的财富 ,成为2006年中国新首富。到2007年底,尚德产量 360兆瓦,实现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人民币,公司市值 突破百亿美元,进入世界光伏前三强。2008年,随着 欧美市场需求增加和政府补贴增加,光伏行业达到顶 峰,尚德电力股价一度逼近90美元,施正荣的个人财 富也达到顶点。2010年,尚德的产能和出货量超过美 国光伏企业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 Solar)成为全 球第一(注:本书的第二章将讨论无锡尚德盛极而衰 的原因)。 2012年1月20日,总部位于湖南长沙的三一集团 有限公司宣布,三一重工控股的子公司三一德国有限 公司联合中信产业投资基金(香港)顾问有限公司,于 1月20日与全球混凝土械头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的创 始人卡尔(持普茨迈斯特99%股份)等签署了《转让及 购买协议》。三一德国公司和中信基金共同出资36亿 欧元收购普茨迈斯特100%股权,其中三一德国公司收 购90% 股权,出资324亿欧元(约合当时的人民币26- 54亿元),中信基金收购10%股权。作为中国最大、全 球第六大工程机械制造商,三一集团将此次收购定位 为战略性并购。拥有“大象”(普茨迈斯特的昵称是 大象),就意味着拥有了这个行业的世界性技术和世 界性体系。通过这次收购,三一将拥有对方的全部专 利,这将奠定三一重工在全球混凝土行业的世界地位 ,并为三一进一步扩大其国外市场打下更为坚实的基 础。这里谈到的三一重工只不过是一个20年前才成立 的中国企业(注:三一重工成立于1994年),长期以 来只是这个行业的一个后来者,定位在中低端。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