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爱好是研究疯子:弗洛伊德传

我的爱好是研究疯子:弗洛伊德传
作者: (英)艾伦·波特 (Alan Porter)
出版社: 光明日报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6.90
折扣购买: 我的爱好是研究疯子:弗洛伊德传
ISBN: 9787519477271

作者简介

艾伦·波特(Alan Porter),威斯敏斯特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助理院长,在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史方面有超过25年的教学经验。他曾在伦敦中央理工学院和伦敦经济学院从事心理学研究工作,现致力于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理解和使用学术心理学。

内容简介

朵拉:歇斯底里症 在弗洛伊德呈现的案例研究中,第一个患者化名“朵拉”。该案例因朵拉决定终止治疗而以失败告终,这大大出乎弗洛伊德的意料。弗洛伊德称,虽然患者未能完成整个治疗过程,但此案例的研究仍极具价值。在朵拉接受治疗前,弗洛伊德刚出版的《梦的解析》中引入了梦境分析的方法,该案例不仅为这种方法的临床价值提供了一个明晰的例证,而且揭示出复杂的歇斯底里症症状的性冲动根源。朵拉的治疗过程并不长,她在1900年接受了三个月的精神分析治疗,但直到1905年弗洛伊德才将朵拉的案例整理和发表在《歇斯底里症案例分析的片段》一文中。朵拉的案例让弗洛伊德殚精竭虑,但也使他对移情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弗洛伊德在这份案例报告中首先描述了朵拉的病症史以及她的家庭背景。朵拉在接受治疗时刚满十八岁,可她却遭受着各种病症的折磨,包括失音症、抑郁和呼吸问题——感到喉咙发紧且难以呼吸,还容易头晕,并且有过轻生的念头。朵拉所表现出来的正是典型的歇斯底里症症状。针对这种症状,当时几乎所有的神经科医生都会使用催眠暗示或者电疗来进行治疗。对于失音症,当时普遍的治疗手段是对喉咙通电,用物理方法治疗受损或者功能失常的神经。但弗洛伊德坚信歇斯底里症症状的根源来自被压抑的性愿望,所以他采用全新的精神分析法对朵拉进行治疗。 朵拉的家庭成员包括她的父母以及一个哥哥,弗洛伊德对他们十分熟悉。但随着治疗的深入,不久弗洛伊德便对其家庭成员间复杂的关系感到瞠目结舌。朵拉的父母与K家关系密切,并且朵拉的父亲与K夫人有染也已是公开的秘密,这事自然躲不过朵拉的眼睛。 朵拉一家与K先生一家一道在他们的湖边住所共度假期。假期里,朵拉告诉父亲K先生曾向她求欢,但被她拒绝了。面对朵拉父亲的当众指控,K先生矢口否认自己曾经有过任何不当的举动。K先生还反咬一口,认为朵拉终日沉迷于淫秽书刊,满脑子充斥着各种性幻想。朵拉的父亲听信了K先生的话,认为朵拉对K先生的控告出于朵拉的幻想。朵拉开始觉得,父亲这种不信任自己的行为无疑是默认将自己献给K先生,父亲想以此来换取与K夫人之间持续的婚外情。虽然朵拉深爱着自己的父亲,但她也对父亲这种不顾及自己感受,强行与别人交易的行为感到十分气愤,之后她的歇斯底里症症状便开始出现。回到维也纳后,朵拉的病症变得越发严重,于是父亲带她来见弗洛伊德。 一开始,弗洛伊德和朵拉父亲一样,并不相信朵拉所讲述的在湖边被K先生强吻的说法。弗洛伊德用术语“掩蔽性记忆”描述这种现象。该术语指的是受压抑的性经验被一些不重要的零碎记忆取代。在这个案例中,弗洛伊德认为所谓的在湖边被强吻实际上指的是朵拉十三岁时的遭遇。该遭遇虽然让朵拉心烦意乱,但是被压抑了下去。那时候K先生邀请朵拉去他的办公室观看窗外的游行表演。K先生对此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在两人独处时,K先生突然抱住朵拉并强行吻了她,朵拉感到很恶心并推开了K先生。弗洛伊德认为这种厌恶之情并不是如性侵报告中描述的一般,而是一种歇斯底里症的症状。他认为,一个十三岁的健康女孩受到这种性接触肯定会唤起其性兴奋。弗洛伊德据此推断朵拉必定感受到了K先生顶在自己身上的男性硬物,因此产生了无法接受的感觉和性欲,之后窒息和失声的症状便是对此的替代。不客气地说,窒息和失声就是朵拉压抑自己想要与K先生口交欲望的结果。 弗洛伊德认为朵拉对自己的父亲和K先生均怀有不可接受的性冲动,这种冲动的基础从她的两个梦境可以得到体现。弗洛伊德记录了朵拉陈述的第一个梦境: “房子正在着火,父亲站在床边叫醒了我,我赶紧穿好衣服跟随家人一起跑出了屋子。可就在这时母亲突然停了下来,想要回去拿她的首饰盒,但父亲却说:‘我不能为了抢救你的首饰盒而让自己和两个孩子葬身火海。’我们快速跑下楼,一出门我就醒了。” 弗洛伊德开始运用自由联想疗法,他要求朵拉对梦的内容做出最自然的反应。弗洛伊德对这一连串联想的解释是:首饰盒象征了朵拉的童贞,当时它正遭受来自K先生的威胁,而朵拉则想与父亲一起逃离K先生。 在第二个稍长一点的梦中,朵拉在一个陌生小镇的广场上四处走动。她发现了自己居住的房屋,并在屋子里找到了一封母亲寄给她的信。母亲在信中告诉朵拉父亲已经死了,并催促她赶快回家。在朵拉前往火车站的途中,她要穿越一片茂密的森林,但无论如何都无法接近目的地。正当朵拉焦急赶路时,她碰到了一名陌生男子,该男子提出送朵拉去车站,但被朵拉拒绝。随后,朵拉突然发现自己身处家中,用人告诉朵拉,她的母亲和哥哥都在墓地里。弗洛伊德据此推断,森林里的那个男子象征的是K先生,茂密的森林以及朵拉游荡的小镇广场则象征她的性器官。 弗洛伊德对朵拉的梦境进行分析,并告诉朵拉被压抑的欲望是导致躯体症状出现的罪魁祸首。随着治疗的不断深入,朵拉慢慢接受了这个说法。有一天,朵拉突然出现在弗洛伊德的诊所,告知他自己将不再继续接受治疗。弗洛伊德对此感到很吃惊。经过一番仔细的思考,弗洛伊德得出结论:他认为自己在为朵拉实施治疗期间,朵拉多次将他当作自己的父亲和K先生,而不是治疗的医生。弗洛伊德将这种效应称为“移情”。弗洛伊德起初认为移情是一种治疗过程中的阻碍,但随后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认为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这种关系是精神分析治疗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后,在弗洛伊德回顾患者对于治疗的阻抗和防御时,他又进一步发现了反移情现象。 本书图文并茂,真实还原了弗洛伊德充满争议的一生 弗洛伊德兼具心理学家、神经病学家、精神病医师、动物学家等身份。精神分析是他研究和治疗癔病(神经症)的方法。他不断与各类神经紊乱患者合作,从而开创了精神分析法学派。 本书精挑细选,简明扼要地展现了弗洛伊德的学术精华 弗洛伊德著作等身,代表作有《梦的解析》《性学三论》《自我与本我》等,阐述了潜意识学说、释梦学说、本能学说和人格学说。他还天才般的发现并原创了众多惊世骇俗的理论,既改变了世界心理学史,又影响了整个人类社会。 本书通俗易懂,所有心理学知识都能轻松理解 不同于同类心理学家传记的艰涩枯燥,本书从目录到内容的编排上力求年轻化、活泼化,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年轻读者阅读兴趣。全书图文并茂,书中每一章的末尾有实用的知识要点总结,有助于读者掌握书中重要的知识点。 本书力求客观,对于弗洛伊德的功过是非一并讨论 书稿整合了个体、社会、政治、文化、心理等大量传记历史,从而完整再现了弗洛伊德一生和其学术的历程,可以了解弗洛伊德本人,还可以一窥精神分析的真面貌。